
長航集團尋求“彎道超越”
2013-10-10 16:48:39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剝離航運板塊
8月30日,姚京漢與長航集團員工舉行座談會。會上,姚京漢明確表示,9月1日起,長航集團航運板塊劃轉到中外運長航集團直接管理。在航運板塊業務重組后,長航集團僅剩下“四菜一湯”:即四個地區公司,加上“一湯”即以長江為依托的幾家專業化公司(包括長江事業部、長江海外、中長燃等)構成長航集團通江達海,江海一體的格局?梢哉f,長航集團此番“瘦身”減負,一方面,為集團的生存發展減輕了負擔;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外運長航集團航運板塊的整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據悉,此次劃轉的長航集團航運板塊包括3家公司,分別是*ST長油、深圳長航和長航國際。姚京漢坦言,長航集團的現狀已無力解決3家航運企業相對比較沉重的包袱和困境,在此情況下,與其大家一起步入沼澤,不如各尋出路,至少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耐人尋味的是,此次*ST鳳凰并未一同納入中外運長航集團直接管理的行列,這似乎也驗證了坊間傳言:對于長航系的兩家上市公司,中外運長航集團將“棄鳳凰救油運”,*ST鳳凰將以自救為主。
此前的8月9日,*ST鳳凰在上海組建新的海運事業部。*ST鳳凰的此番改革,是干散貨結構調整12年以來的首次改革,是一次大動作、很透徹的改革,改革的難度前所未有,各種因素錯綜復雜。這次改革將上海、武漢兩地3家航運企業歸并組建新的海運事業部,岸基地人員由200人縮減至65人,減幅達67.5%。
在艱難地剝離航運資產之后,長航集團也在思索如何進行改革創新和轉型發展。姚京漢坦言,長航集團之所以出現如今的經營困境,主要原因在于所謂的“三化”:管理行政化,繁文縟節,三六九等,有時簡單問題變得復雜化;投資杠桿化,通過銀行大量間接融資(貸款)上項目,極易形成資產泡沫,潛藏著危機;經營空心化,因為是國有資產,更有做大規模的本能沖動,其經營結果是大而不強。
姚京漢表示,長航集團必須聚精會神謀效益、攻堅克難促改革、揚長避短調整轉型。必須吹響新一輪改革的沖鋒號、集結號,逐步清除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等深層次障礙和矛盾,力爭使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長航集團不能重蹈過去的覆轍——依靠投資拉動的模式,而要靠創新驅動,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創新等。
姚京漢認為,長航集團既承認落后,也不甘落后,有差距意味著有潛力,必須勇于進取,奮起直追。“在賽車時,盡管有些車一開始就落后,但如果能掌握并運用好彎道技術,就有可能后來居上,贏在終點。車道有內道、外道之分,把握好時機,在彎道處搶占有利的內道位置,你就能縮小差距。能否抓住‘彎道超越’的機遇,長航集團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8月31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加快推進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行動方案(2013-2020年)》,明確提出加快內河水運科學發展,到2020年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進一步發揮內河水運比較優勢,促進流域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明確了今后七年重點推進的“五大工程”,即加快內河航道建設步伐、發揮內河港口樞紐作用、推動內河運輸服務升級、加強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提升行業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內河企業,長航集團是中國航運企業中唯一能實現遠洋、沿海、長江、運河全程物流服務的航運企業。如何在新一輪內河水運發展中尋找機會,實現姚京漢所說的“彎道超越”,長航集團必須發揮核心競爭力,注重與中外運集團的協同效應,打造全程物流和航運的綜合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