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子江船業逆市盈利之道
2013-08-23 16:46:04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轉型海工戰略
在未來的戰略方向上,揚子江船業披露,將繼續致力于打造綜合海事集團的目標,創造多元收入來源。其中,制造業板塊將持續致力于發展海工裝備業務在內的高附加值產品,傳統造船及相關產業的增長將放緩腳步。
任元林透露,在行業低迷時期,除了造船業務外,集團的非船制造業務、金融投資業務、航運租賃以及舊廠改造的房地產業務將是利潤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海工業務是未來集團做大做強的重要方向。
“目前只有少數造船企業能夠接滿訂單,像我們企業雖然接單難度不大,但利潤與原來是無法相比的”,任元林向記者坦言,“很多船廠現在沒活干,我們現在保證的是有量、有活干,在這個前提下再爭取獲得盈利。”
針對目前的行業現狀,任元林表示,揚子江船業正努力將發展海工業務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盡管可能目前還不是主要的盈利來源,但一定是企業未來做大做強的一個關鍵”,任元林表示,“目前第一筆海工業務訂單自升式鉆井平臺已經準備開工,我們的定位是先做好第一臺站穩腳跟,樹立自己的品牌,鍛煉自己的設計隊伍。”
據記者了解,揚子江船業6月份在江蘇太倉投資50億元建海工基地用于制造海上大型鉆井平臺等海洋油氣裝備,進軍海工業務的意圖十分明顯。其第一座自升式鉆井平臺將在8月份開建。
揚子江船業一位負責人表示:“真要做好海工業務,投資額是十分巨大的。但揚子江船業在過去數年累積的財富,使得我們有條件投資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以幫助集團渡過當前充滿挑戰的時期。此類投資也將有助于優化資源的回報,比如投入海工項目基建和前期研發,從而提升集團的盈利能力。”
期待新政細則出臺
日前,國家出臺《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實施方案》),明確今后3年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務,在船舶業引起轟動。
據悉,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為206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6%;承接新船訂單229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3.2%;6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89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3.4%,比2012年底增長1.9%。據克拉克森統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9.1%、44.2%、43.1%。
針對目前造船行業現狀,《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兼并重組、轉型轉產等,整合優勢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產業布局調整。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引進核心人才和團隊,開展海外產業重組和全球產業布局。同時,從國家政策層面進一步明確對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業務的重視與支持。
對此任元林告訴記者,從政策動向來看,《實施方案》的出臺顯示國家有意扶持大型造船企業走出困境,淘汰中小型落后造船企業,但這一轉型升級政策還有待細則出臺。
任元林表示,新政對海工業務的重視和支持,堅定了揚子江船業轉型海工戰略的決心。
一位業內分析人員表示,這一政策利好將進一步提振船舶行業,并有利于行業優化轉型升級。但對于船舶業時下最突出的接單難、融資難等困境并沒有直接的利好,因此期待國家能有進一步的利好政策出臺。
某知名民營造船企業人士也表示:“這次對于船舶工業的新政力度還不夠,訂單少、融資難等問題尚需國家出臺進一步明確的政策。但《實施方案》中有提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促進軍民科研條件、資源、成果共享,這或許對民營造船企業是重大的利好消息。”該人士進一步表示,以往的政策文件都沒提到這方面內容,民營造船企業很難進入軍品業務,《實施方案》不知是指民營和國營造船企業在軍品方面技術共享與合作,還是意味著有意將軍品業務向民營造船企業放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