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慶城,廣船國際的焊工“大拿”
2014-09-23 08:12:50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這是怎樣一只手臂!
十幾厘米長、 四五厘米寬的表皮上, 密密麻麻地擠滿了10多個傷疤。 “沒啥, 哪個焊工不受點傷? 習慣就好了。” 眼前這位貌不驚人, 名叫陳慶城的高級焊接技師言語輕松。
“其實這些也是。”循著手指望去, 三四個湊近才能看到的 “小坑” 出現在眼前。 “不記得啥時候弄的, 總有好多年了。”
“這幾年應該好些了吧?”記者問。
陳慶城沒回答, 一把拉起工裝, 3個鮮紅的新疤從小腹部露出。“這是前幾天剛弄的,夏天就容易這樣。” 頓了一下, 他又扯開領口, 鎖骨下方, 有一個透著肉色的傷疤。
“我們這行確實不好干, 不過凡事挺一挺就過去了。”他微笑。
“挺一挺?”記者問。
“對, 挺一挺!” 他回答,笑容依舊,聲音堅定。
冠軍成長記
雖然過去了18年,陳慶城仍清晰地記得剛入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時碰到的一塊 “硬骨頭”。
那是1996年,尚是廣船國際壓力容器事業部電焊學徒工的陳慶城,接到了焊接廣東虎門大橋的任務。
“離海面60多米的高空,橋上搭設的跳板非常窄,人在上面幾乎沒什么挪動的空間, 眼睛往下一瞅心就砰砰跳。”攀上懸索橋一刻的緊張,陳慶城至今記憶猶新。
當真正拿起焊槍, 陳慶城才發現, 如此工作挑戰的不僅是自己的心理,更有身體。
由于大橋構件形狀不規則, 陳慶城常常需要仰視才能完成焊接動作。 如此姿勢在讓他常常感覺脖子發酸的同時,也讓露出的脖頸成為溫度高達1500度的火花頻繁 “光顧” 的地方。 “沒辦法, 火花四處濺, 一不小心就會有那么幾個飛進來。 脖子上燙出一個個疤不說,有的還掉到肚皮上,燙得我直呲牙。”
無奈之下, 陳慶城和同事們想出了一個辦法———把 “三防布” 衣服套在頭上, 將上方扎緊, 再剪出一個僅能讓面部露出的頭套, 從而將脖子和頭頂圍得嚴嚴實實。
“燙” 的問題解決了, 但 “熱” 的問題卻愈發嚴重———穿著厚厚的帆布工裝,戴著自制的 “頭套”,在三伏天的高空中暴曬一天后, 不僅全身濕透, 連內褲都可以擰出水來。
更難忍受的痛苦,出現在走下懸索橋后。
連續幾天盯著四處飛濺的火花后, 陳慶城的眼睛開始疼痛起來。 一到晚上, 強烈的疼痛使雙眼難以閉合, 人自然無法入睡。 于是他按照同事所教偏方, 將涼水或鹽水毛巾敷在眼上。 如此辦法雖能減輕疼痛,勉強入睡, 卻只是一時之策。 第二天, 在陽光的照射下, 疼痛再次劇烈起來, 再被炙熱的火花一刺激, 眼睛只能保持半瞇的狀態,眼淚也一滴滴流下來。
“慶城, 后悔干這行了吧?” 看到陳慶城痛苦狼狽的樣子,同事們關切地問。
“沒啥,我能挺住。”陳慶城回答。
同事不知道, 早在攀上虎門大橋的高空前, 尚在技校讀書的農家子弟陳慶城, 就對電焊工作的辛苦深有體會并頻頻使出了 “挺”的辦法。
1993年, 帶著盡快改變貧困家境的想法,陳慶城成為廣船技校的一名學生。
初入校園的興奮勁還沒過, 陳慶城就開始苦惱起來。
在通過半蹲式對位于頭頂的工件進行焊接時, 陳慶城雖嚴格按照技術要領操作, 但不聽話的焊槍仍舊抖動不停, 焊縫也歪歪扭扭, 身上還因為被濺落的火花落個正著而被燙得傷痕累累。
“老師, 怎么會這樣? 我很努力了!” 帶著一臉的無奈,陳慶城找到指導老師。
“你這情況, 表面看是控制不住焊槍,實際是蹲功不行。 蹲得不穩, 手自然就會發抖, 焊槍當然也就不聽話了。” 老師諄諄教誨, “一個優秀的焊工, 必須要有扎實的蹲功,既要蹲得穩,又要蹲得久。”
得知問題所在后, 陳慶城立即行動起來。 每天放學, 當其他同學或去打球, 或去逛街時, 他卻把自己關在寢室練起 “蹲功”來。 時間久了, 兩腿酸麻不說, 頭也開始發懵。 一天、 兩天; 一周、 兩周……兩個月時間過后, 再把焊槍拿在手中, 喜人的變化出現了, 腿不軟了, 手不抖了, 昔日調皮的焊槍也開始乖巧起來, 焊出來的條紋也隨之規范許多。
虎門大橋工程完工了, 但陳慶城 “挺一挺” 的工作勁兒, 卻沒有因為任務的完成而有任何的削弱———早上別人還在上班途中,他就已蹲在車間內將焊條點燃; 中午別人在休息, 他卻躲在一個角落練習焊接技術; 晚上回到宿舍, 他仍拿著一根筷子對著墻壁練習焊接手法。
日積月累, 陳慶城不僅熟練掌握了手工電弧焊、 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 氬弧焊, 還精通埋弧電動焊、 電渣焊、 垂直氣電焊等,成為廣船國際小有名氣的焊工 “大拿”。
2003年, 廣州市將舉辦裝備制造業職工技能大賽的消息傳到廣船國際。 為選派最優秀的技能人才參加這一盛會, 公司先在內部擺下了擂臺。
雖然只是入廠7年的 “小字輩”, 雖然比賽項目是自己較少接觸的手工電弧焊, 但比賽中, 陳慶城無論實操還是理論成績均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名。
更大的榮耀還在后面。 在共有94名來自廣州市各企業優秀焊接人才參加的技能大賽中,陳慶城以絕對優勢榮獲冠軍。
一炮打響后, 各種聲音也開始出現。 有人規勸: “慶城, 一線工作可以適當地推一推了, 小事交給普通工人, 碰到大事你再出面解決一下, 既科學又省力, 多好!” 有人游說: “陳師傅, 現在幾乎哪兒都缺電焊工,依你這實力, 要是愿意跳槽, 收入肯定會高出一大截。怎么樣,考慮考慮?”
如果愿意, 陳慶城的確有大把機會。 奪冠的消息傳開, 很多企業都向他伸出橄欖枝,有的開出的薪酬比他在廣船國際的收入要高出一倍。 有的老板甚至說, 只要過去, 不用再做一線工人, 只需做一些技術指導工作即可。
此時的陳慶城卻有自己的考慮。 在他看來, 作為一名焊工, 只有長期扎根第一線,才能有所作為。 跳來跳去, 收入可能會增長,但技能水平卻可能因此下降。 “再說了, 廣船國際培養我那么多年, 現在剛有點本事就走人,太不地道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