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慶城,廣船國際的焊工“大拿”
2014-09-23 08:12:50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拉一拉 扶一扶 推一推
2007年, 陳慶城帶領的電焊班被中船集團公司評為 “十佳優秀人才團隊”, 并獲得30萬元獎勵。
就在眾人以為陳慶城會制定獎金分配方案且本人理所當然地獲得最高數額時, 他卻作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 利用這筆資金設立廣船國際首個團隊建設獎勵基金, 以鼓勵更多的班組學習技術。
面對這一舉動, 不了解陳慶城的人張大了嘴巴: 怎么會這樣, 太高風亮節了吧? 了解的人卻習以為常:這有啥,慶城人就這樣!
一句 “人就這樣”, 是對陳慶城多年來做人、做事的如實評價。
成為廣船國際焊接技術帶頭人不久, 陳慶城的身份 “升級” 為造船事業部搭載科工段長。
但此時的 “陳段長”, 更樂意大伙兒叫他一聲陳師傅。 理由很簡單。 在他看來, 雖然職位有所變化, 但自己既不應該脫離賴以立身的老本行, 也天然地擁有了幫扶指導年輕焊工的責任。 “師傅們教我時盡心竭力, 我現在有點本事了, 咋說也不能把傳統給丟了。”
話說得樸素,事做得更實在!
深知電焊工家庭條件整體較差以及成家立業艱辛的陳慶城, 對工段內員工總是照顧有加。 但凡工段內有新鮮血液注入, 他都要第一時間邀請他們到家中談心吃飯, 在 “零距離” 的交流中鼓勵他們多學技術, 憑真本事改變命運。 遇到工段內員工生病, 他總是第一時間前去探望, 用幾斤水果、 幾包點心為這些遠在他鄉的游子送去溫暖。
更給力的幫助體現在技術的傳幫帶上。陳慶城把生產和教育結合起來, 從如何正確握拿焊槍、 如何正確下蹲開始, 將自己掌握的技術經驗傾囊相授。 在他的帶領下, 造船事業部電焊工內部形成了濃厚的 “比學趕幫超”氛圍。
有人半認真地開著玩笑: “慶城, 教會徒弟, 餓死師傅, 一個個徒弟水平要是都上去了,你這師傅有可能沒飯吃啊。”
陳慶城還是呵呵笑: “這有啥可怕, 他們水平是不差, 但咱自個也在提高著不是。再說了, 咱公司那么多的活兒, 光我一個人干咋行。”
在陳慶城看來, 要讓徒弟們盡快成才,光有手把手的 “拉一拉” “扶一扶” 還不夠,關鍵時候還要置身其后 “推一推”。
2003年后,廣州市又舉辦了多場類似裝備制造業職工技能大賽的比賽。 為保險起見, 公司領導仍計劃選派陳慶城參加。 但陳慶城此時卻選擇了 “退縮”, 為此還專門跑到公司黨委書記辦公室解釋: “領導, 我已經得到很多榮譽了,該給別人一個展示的機會了。” “有沒有我區別不大, 他們的水平我知道, 您放心!”
看陳慶城說得真誠, 公司領導決定選派他的徒弟楊樂峰參加。 陳慶城喜不自禁。 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楊樂峰在2006年、2007年和2010年3度蟬聯廣州市焊接大賽第一名,并于2012年獲得 “全國技術能手” 榮譽稱號。
“只要他們有進步, 我心里比啥都舒服。”聽到徒弟奪冠的消息, 是陳慶城最為開心的時刻, “畢竟, 技術進步不能光靠哪一個人,得有一批又一批的高水平焊工才行。”
陳慶城有一個愿望———趁著年輕, 在一線再干上幾年, 在把自己的全部技藝傾囊相授的同時,也讓 “挺一挺” 的精神得到傳承,讓焊接技藝在廣川國際一代代得以提升。
陳慶城明白,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以身垂范。 于是, 每天他仍會早早地趕到車間, 將一天的工作準備妥當; 仍會在小本上記下一個個困惑和注意事項; 仍會在閑暇時刻捧起書本,讓知識將腦海中的一個個問號化解。
當然,更多的時候,他會拿起面罩、啟動焊槍,讓一個個焊件相連的同時,也將 “挺一挺”的精氣神伴隨四溢的火花傳承發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