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媒:客船都造不了算啥“造船強國”
朝鮮日報日前報道稱,STX歐洲船廠2009年交付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郵輪“海洋綠洲”號,船上可搭載6000多名乘客的郵輪內設有劇場、溜冰場和水上樂園。而STX歐洲船廠是韓國STX集團2007年收購的歐洲第二大造船廠。
但韓國無法自豪地說“海洋綠洲”號是利用韓國技術建造的客船,因為圖爾庫船廠的前主人Aker Yards將技術和人力原封不動地移交給了韓方。而且這個訂單是在STX集團收購之前的2006年接到的。好不容易獲得了能確保郵輪生產技術的機會,但STX集團卻債務纏身,面臨瓦解。STX集團從去年開始由債權方控管,STX歐洲船廠也在尋找新主人。
不過之前韓國船企也曾嘗試建造客船。2001年,大宇造船海洋建造了一艘1500名客位“Blue Star”號客船,成為第一個向歐洲出口大型客船的韓國船企。三星重工2005年至2006年向荷蘭出售了三艘大型客船,不過之后便再無訂單。
此次沉沒的“歲月”號客船是日本林兼船渠1994年建造的。在韓國沿岸170多艘客船中,有17艘是購買日本的二手船。韓國造船業在21世紀初期就超越日本居世界之首。因此有人會問,造船強國韓國為何進口日本二手船?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價格。韓國海運業有傳聞稱,購買日本二手船的費用只有購買新客船的十分之一。
在客船建造市場上,日本造船業其實也沒多少炫耀的資本。全球郵輪中近90%由歐洲船廠建造,豪華郵輪建造可以說被歐洲企業壟斷。由于客船和普通商船不同,水面上的層高較高,設計時必須保證平衡,同時還要考慮數百甚至數千名乘客的移動路線、興趣等。在商船市場上被韓國和日本超越的歐洲造船企業最近將年營收的10%用于開發客船技術。而韓國和日本造船企業分別只將年營收的1%和2%用于技術開發。只有開發出能讓乘客放心乘坐的客船,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造船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