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極地船舶需求或加大
2014-05-30 07:55:14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隨著北極航道通航條件不斷改善,未來全球對極地船舶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極地船舶性能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我國造船業必須高度重視對北極航道的研究,加大對極地船舶特別是高等級極地船舶的研發力度,為我國在北極地區破冰前行提供裝備保障。
從2009年起,北極東北航道的過境船舶和貨運量飛速增加,到2013年已有71艘、136萬噸。根據國外專家的預測,到2020年,東北航道的過境貨運量將增至5000萬噸。未來隨著北極航道的逐步發展,大量貨物將通過該航線運輸,這將催生更多的極地船舶訂單。而且,世界上現有的破冰船船隊不斷老化,比如加拿大、美國的破冰船平均船齡均超過了30年,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巨大差距促使許多國家開始建造或計劃建造新型破冰船。
雖然極地船舶市場可觀,但其建造非一般船企所能勝任。由于極地的低溫環境,與普通船舶相比,極地船舶無論是在鋼板等船體材料,還是動力裝置、導航系統、系泊設備、甲板機械、電器等配套設備方面,都具有特殊性,這對于我國造船業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領域,相關材料和配套設備的生產也屬空白。而且,近年來,航行于北極的船舶逐漸從低等級冰區加強型朝具有自破冰性能的高等級加強型方向發展,再加上北極是一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區域,極地船舶在環保方面的性能至關重要,這都對船舶設計、建造和相關配套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盡管我國已經對極地船舶進行了一些預研,也承接了一些具有冰區符號的船舶訂單,但是,目前我國在極地船舶的設計與建造方面的基礎還相當薄弱,極地科考船設計和建造才剛剛起步,高等級極地運輸船舶的設計與建造還是空白,極地海洋工程船也未涉及,與歐美乃至韓日存在較大的差距。要想真正抓住世界極地船舶建造的機遇,我國造船業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要加強對北極航道自然條件的研究,積極參與國際上有關極地船舶規范的制定,為自主研發適應北極航道要求的高性能極地船舶奠定基礎。比如,為了保障船舶航行于極地區域的安全和環保,國際海事組織前幾年開始制定極地水域航行船舶強制性規則,原計劃今年完成、明年頒布、后年實施,不過,目前其制定進度有所延遲,實施時間也將推后。對此,我國造船業應該抓住有利時機,抓緊對北極航道的研究,改變以往默默無語、被動接受新規的狀況,積極參與國際法則法規的修改和制定,在國際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其次,應加快推進當前我國新一代破冰科考船項目,積累極地船舶設計、建造、驗船等方面的實際經驗,并開展對冰區級材料及其制造、加工技術的研究,以及相關船用設備制造技術研究,并在時機成熟時建自有冰池,最終自主研發先進的高等級極地船舶。極地船舶需要在冰池中進行試驗,俄羅斯、加拿大、芬蘭、德國、美國、日本均建有自己的冰池,我國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冰池。專家指出,從長遠來看,冰池及其預報技術已成為限制我國極地船舶自主設計的關鍵因素,極地船舶特殊材料和特殊配套設備生產能力的缺乏也將成為我國建造極地船舶的重要阻礙,這些短板必須盡快補齊。
北極航道日益“蘇醒”,對我國造船業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船企不能再后知后覺,只有加強預先研究、開展技術創新,才能應對挑戰、抓住機遇,為自身發展贏得又一片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