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船企:消失多年的大訂單回來了
很少有訂單消息的浙江增洲造船近日從美國金融公司Marine Capital獲得了5艘33200DWT級小靈便型散貨船訂單,對于像增洲造船這樣典型的浙江船廠而言似乎意味著終于就快熬出頭了。
據當地媒體消息,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日前在一家招聘網站上發布公告,招聘涂裝管理員、船體質檢主管、體系主管、輪機管理員、切割工、劃線下料工、質量管理副主任、采購主管、船體生產設計主管、統計分析員等30多個工作崗位。
“我們今年新接了幾個大訂單,船臺全滿了,工人不夠用了。”公司負責人稱,這幾個訂單都是今年新接的訂單,多數來自國外,有75000載重噸散貨船、57000載重噸散貨船、多用途集裝箱船、挖泥船等。大訂單來了,才四處張榜納賢。
8月初,該船廠承建的第二艘60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順利實現氣囊下水。
據了解,增洲造船的公司股東以前一直搞土建,后來看到造船業火爆,就在2007年成立了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正式開始闖蕩造船業。當時造一艘75000噸散貨船能賺上億元,船舶訂單多得根本來不及造。但在公司開始開工建設的2008年,船舶業已墜入了寒冬,造船廠幾乎全線虧損。
“我們成立前兩年,基本沒有大訂單,2011年和2012年,只能造些小漁船。2013年,干脆連漁船也沒有了,新訂單幾乎沒有一單,我們只能放慢施工速度,讓員工留下來。”公司負責人說,去年整個造船業處于冰凍狀態,能接到新訂單的船廠是鳳毛麟角。
但在度過了7年寒冬之后,今年公司終于感受到了回暖的氣息,因為新訂單終于迎面撲來了,而且是幾艘大船。“7.5萬噸的散貨船明年交船,還有幾艘是后年交船,訂單情況很不錯。”這位負責人說,新船的單價也比去年增長了5%左右。
不過,現在要靠造船來賺大錢還不現實。因為員工的工資和財務成本都在增長,已吞噬了訂單增長帶來的利潤。公司負責人說,他們入行的2007年,船東一般提前付款,船廠才開工造船。2008年金融危機冰封全球的航運和造船市場,船東一般選擇簽約、開工、合攏、下水、交船等5個節點各付20%船款的方式。不久,船東直接改成簽約付款20%,交船付款80%的方式,這讓船廠的財務風險急劇增加。對于動輒上億元的墊付款,金融機構一般不貸款,很多船廠根本沒錢買機械和材料,萬一船東棄船,船廠損失更大。
“現在只能說造船業過了最困難的時候吧,要講全面復蘇,還早呢。”這位負責人說,現在的訂單多,但多數船廠還難言賺錢。由于需要1年多的造船周期,現在接的單子,很多要明后年交船。
無論是船廠成立時間、船廠規模還是建造船型,甚至在這幾年船市最困難的時候承接分段制造,轉型漁船、特種船建造,所有這些浙江船廠的特點幾乎都具備,從某種程度上看增洲造船恐怕真的是典型的浙江船廠,也是浙江造船業的縮影,但愿快熬出頭的增洲造船也是浙江造船業復蘇的前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