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大型化時代終至
2014-12-22 17:06:0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日前從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2014中國臨港經濟論壇上了解到,超大型集裝箱船(ULCS)的加速交付,不僅讓各大港口面臨擁堵難題,中小型航運企業也將遭遇新一輪成本壓制。
“船舶大型化的趨勢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近期尤為明顯。”大連海事大學博士生導師孫光圻介紹說,由于航運行業自2008年以來長期保持低迷,目前也沒有明顯的恢復發展,企業就必須降低生產成本,而實現規模運輸是關鍵——以40萬噸集裝箱船為例,如果運量達到18萬噸,其綜合運輸成本將降低25%-30%。
航運企業方面,船舶大型化趨勢還將帶來新的市場洗牌。“企業只有一個目的,成本最小化,目的最大化,所以船舶大型化是必然趨勢。由于超大型船舶門檻較高,一批沒有實力或難以獲得融資的中小型企業將首先從相對賺錢的遠洋航線淘汰,最終被整個市場淘汰。”德國歐門集團中國區代表孫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在上海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真虹看來,國內航運方面雖然目前依舊在多個領域禁止外資進入,但未來的開放也是一個趨勢,特別是船舶代理、理貨等領域,但外國的獨資碼頭還不太現實。
但對于國內碼頭而言,為了接納目前和未來的超大型集裝箱船,不僅需要更大的空間,還需要便捷通道、集中物流配送等服務進行承接。具體到物流、運輸服務企業,也對其運輸網絡、通關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應對這些挑戰的一種方式是:采取聯盟的方式連接,突出地區優勢,優化資源配置,然后在保證已有陣地發展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精準定位,然后再考慮如何差異化開展國際化服務。”孫飛表示。
截至今年5月1日,亞歐航線上379艘輪船中的179艘為超大型集裝箱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