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東不適合上市?
2015-11-30 16:20:59
來源:林源民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上市是不是最佳選擇
在航運業,船東通過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的做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才逐漸盛行起來。無論是從船東上市獲得融資數額還是上了市的船東公司的數量,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通過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在航運融資中還是比較有限的。只有少數實力比較雄厚的大船東公司的股票在市場有交易。如果船東所從事的是單一的貨物運輸,尤其是散貨的運輸,要想通過上市融資應當是比較困難的。大多數上市的船東公司基本上除了貨物運輸外都同時經營著其他業務。不難想象,對絕大多數股票市場投資人來說,船舶在即期市場上的運作方式應當是很難接受的,給他們的感覺是有了上頓不知有沒有下頓的狀態。這種狀態顯然與股市格格不入,因為在股市里的受到追捧的公司往往有可以年復一年不斷實現利潤增長的模式,而不是典型的不停地在市場上找貨、締約、執行航次并在航次完成之前再一次開始找貨的重復。是否能夠找到貨以及運費水平如何與船東的勤勤懇懇和孜孜不倦基本上沒有關系。
對希望上市的船東來說,上市雖有可能解決資金問題,但任何資金都不是無端端地從天而降。它們來到船東的口袋時雖未必滴著血,但一定都有各自的顏色和烙印。這些顏色和烙印未必都是船東喜聞樂見的,F實中存在著一個幾乎一成不變的現象是每當船東急需資金的時候,往往是航運市場走向谷底或已在谷底的時候。換言之,當船東希望獲得資金的時候正是船舶在市場上沒有價值的時候,也就是股票很難定出令船東滿意的價格來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船東很難期待股票市場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資金。相反,當船東公司的股票在市場能有良好表現,成為追捧對象的時候,雖然這時是最佳的籌措資金的時候,但也正船東不缺錢的時候。相反,當上市的船東手上握有大量資金的時候,無論當時市場如何,他都必須迅速地找到投資的渠道,因為公共投資人期待的是固定的收入。從整體上來看,上市對船東來說并不是太過美好的回憶,也鮮有記憶猶新的神話。相反,船東上市的一個明顯的傾向是股價均被低估。無論是在市場上揚之時上市還是在市場下挫之時上市,股價都會被低估: [4]
Shipping companies which entered the market during the hot period are seen to experience more underpricing of their share issues than the companies listed during the cold period. In the context of avoiding leaving a lot of “money on the table”, shipping companies may have to be more careful once they list during the hot periods in order minimize potential stock market underpricing. Furthermore, young shipping companies exhibit higher underpricing than those shipping offering with long operation history.
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和期望是業務和利潤的持續上升。在其他行業里,實現業務和利潤持續上升的傳統的辦法不外乎:擴大市場份額和消滅競爭者。但這些伎倆顯然無法在航運業玩的轉。在航運業,擴大市場份額意味著增加自己的運力,而增加運力無非是買船和造船,買船和造船的結果則往往是單位市場份額的降低。在遭遇經濟危機的年代,提出擴大市場份口號的無異于癡人夢話,博人飯后茶余一笑而已。在航運業,供應是自主的,而需求則是配給的。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貿易量決定了航運業的需求,除非找到上帝,否則誰也別想創造航運業的消費。消滅競爭者在航運界同樣沒有意義,只有消滅噸位才會有意義。即使有人愿意大義滅親,從自己的叔伯兄弟開刀,但船舶則不會隨著叔伯兄弟的離去而消失。只要船舶在,有膽量經營船舶的人依然會陳出不窮。航運界不會出現任何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