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航貨一體化:升級長江航運
2015-04-21 18:13:32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前景趨好
去年長江干線完成貨物通過量20.6億噸,同比增長7.3%,再創歷史新高。這也是自2005年長江貨物通過量首次躍居世界內河榜首后,連續10年奪得世界內河第一,實現“十連冠”.
年初召開的“2015年長江航務管理工作會議”上發布的數字表明,截至去年年底,長江水系14省市擁有運輸船舶14.7萬艘、1.68億噸;生產專用碼頭泊位4079個,其中萬噸級碼頭477個,億噸大港11個;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300萬TEU.
去年,“長江黃金水道”的主通道地位顯著提升。4月27-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專題考察長江航運并做出重要指示;9月12日《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從國家層面明確了“長江黃金水道”的主通道地位;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航道法》,為航道建設、養護、保護等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支撐。
長江航運的發展活力亦明顯提升。長江干線通過能力大幅提高后,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及南京區域性物流中心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沿江地方依靠長江航運加快產業聚集,溯江而上產業轉移迅猛推進,長江航運對沿江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和支撐作用愈加明顯,這給根植于經濟發展派生需求的長江航運帶來新的增量發展。按照同步于國內GDP增長率7%計算,到2020年,長江貨物通過量將達到31億噸,同比增長約50%.
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表示:“除了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戰略外,中央決定,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四大板塊’、‘三大戰略’中,有‘三大板塊’、‘兩大戰略’與”長江黃金水道“密切相關,加上加快以長江為代表的內河水運發展的國家戰略,我們迎來了六重重大機遇疊加的絕佳機遇,真正迎來了絕無僅有的最佳發展時機,正處于加快發展的 ‘鉆石機遇期'.”
長江航務管理局據此制定了《長江航運2020年發展目標》(《發展目標》):航道港口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運輸裝備先進環保,支持保障系統較為完備,現代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科技創新能力與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長江航運體系基本建成,與其他運輸方式銜接趨于完善,長江航運對內河航運發展的引領作用明顯增強,部分領域世界領先,比較優勢和潛力得到較好發揮,服務水平總體適應“長江經濟帶”發展需求,“一條主線四個長江”戰略目標總體實現。
《發展目標》明確提出:長江水系國家高等級航道基本建成,“一網十線”航道建設完成規劃里程的90%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超過1.2萬公里;推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完成立項并爭取開工建設,完善翻壩轉運系統,三峽、葛洲壩樞紐通航潛力充分挖掘;長江干線港口布局和能力結構明顯優化,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及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的引領作用明顯增強,鐵水、公水聯運貨運量達到30%以上;長江運輸船舶標準化率達到80%以上,大型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三峽船型和江海直達船型應用推廣取得明顯效果,長江干線貨運船舶平均載重噸超過2000噸,三峽庫區貨運船舶平均噸位超過2800噸,長江水系貨運船舶超過1200噸;長江航運企業經營資源有效整合,形成若干家服務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航運企業等。
看起來,一切都那么美好。但近期受經濟發展大環境影響,煤炭、礦石、礦建材料等大宗物資產能過剩、需求不旺,致使以此為主要貨種進行運輸的航運企業嚴重受挫。長期以來,長江港航企業靠數量擴張的發展模式和港航貨企業間有效銜接欠缺,也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高于收入增長,部分企業經營遇到了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