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東方之星”事件談AIS對航行安全的作用
四、事件中引發出哪些思考?
客船應該選擇什么樣的AIS設備?
船載AIS分A級和B級兩種,目前內河船舶普遍安裝B級AIS。兩類AIS比較如下:
通信模式的區別。B級AIS需要先偵聽頻道,沒有AIS占用時隙時再發射。根據上表,兩種AIS最大的區別在于:
發射功率的區別。A級AIS的發射功率是B級AIS的6倍多。過去幾年的實踐證明,由于河道彎曲以及兩岸多山等緣故,無線電要達到同樣的傳輸距離,內河AIS發射功率要大大高于海上才行。而現在海上船舶普遍采用A級AIS,而內河反而采用B級AIS!
發射間隔的區別。B級AIS發射間隔為3分鐘或30秒,而A級AIS一般都是10秒左右(如設置為“航行中”),所以A級AIS的發射頻度是B級的3~18倍。
船艏向的區別。B級AIS不需要接羅經,所以發射的AIS信號中也不包括船艏向信號。沒有船艏向信號,就不能確定船舶真實的方向,特別是船舶轉向或低速航行時。
綜上所述,涉及到像客輪這樣的重要船舶,配置A級AIS還是必要的。
如何提高重點船舶的AIS監控?
AIS的監控不僅要用于數據存放、事后回放,更需要采用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監控。特別是,對重點船舶,設定專門的監控參數,一旦發生數據異常(如突然消失、一定時間數據不更新等),系統自動啟動預警程序,值班人員通過電話核查等方式確認異常的原因,避免再現船位消失幾個小時無人警覺的尷尬現象。
AIS能代替其他安全通信設備嗎?
AIS不是遇險安全通信的組成部分,理由前面已有闡述。那么內河船舶有遇險安全通信設備嗎?幾乎沒有,只是甚高頻無線電話設備兼聽水上安全信息廣播。
看看海上船舶吧。海上遇險安全系統的通信設備包括兩大類:一類依靠船舶電力的通信設備,包括海上安全信息接收設備、無線電通信/報警設備、衛星通信/報警設備等;另一類是不依賴船舶電力,而靠自身電池工作的應急通信設備,包括衛星求救示位標、搜救定位裝置、現場對講機等。
前面一類設備對內河船舶意義不大,因為內河船舶完全可以利用公眾移動通信網絡,但是后一類設備對內河船舶仍有借鑒作用。如衛星求救示位標(或稱:衛星應急示位標),目前全球有近100萬艘船舶配置。這種設備一般安裝在船舶外部,一旦下沉至水下4米,會自動被彈出并上浮至水面,然后啟動報警。報警信號通過國際搜救衛星接收后,立即自動通知各地搜救中心,以便啟動搜救程序。該系統已經運行了近三十年,穩定可靠,是目前船舶遇險報警最主要的手段。下圖為衛星求救示位標的動作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