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引領我國船企“走出去”
2015-08-12 16:56:44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合作:產能轉移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國船舶工業拓展市場需求提供了發展機遇。我國船企可在相關國家船舶修造設施、港口碼頭修建、航道建設等方面拓展業務。由于基礎設施的大量建設、航運業的發展等都離不開船舶工業的支撐,各類船舶的需求也會因此大量增長。我國船舶企業可在已有基礎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再展宏圖。
印度尼西亞方面,該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且有17500多個島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其島嶼之間的交通和90%的貨物流動均需船舶運輸。2005-2014年印尼購置船只投入達140億美元。2014年,印尼航運企業擁有船舶13500艘,包括拖船、散貨船、平臺服務船等。由于印尼40%以上的船舶船齡超過30年,亟待更新,預計今后10年印尼對各類船舶的需求量將達4000艘。印尼的造船業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是比較弱小,2014年印尼船舶生產能力約90萬載重噸,修船能力約1200萬載重噸。全國198家造修船廠,其中110家船企位于巴淡島自由貿易區內。而巴淡自貿區內實行的免征進口稅和增值稅的政策,將對我國造船投資者產生巨大吸引力。目前,印尼新政府重點發展造船業,設立專項資金為船舶采購提供融資,把新建船舶的當地制造成分提高至40%等。同時,為加強同中國的海洋經濟合作,印尼政府將為中國等外國企業投資提供相應便利:一是落實“一站式”服務,簡化投資者在印尼申請投資許可的程序。二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造船業發展。取消和降低船舶零件的進口關稅和增值稅、降低造船企業生產環節增值稅、簡化造船企業租賃國有土地程序等。三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支持海洋基礎設施發展。印尼如此大力發展造船業,為中國造船業產能向印尼轉移提供了難得機會,也為中國成套設備出口印尼和輸出中國標準提供新的機遇。
新加坡方面,多年以來,中國和包括新加坡在內的眾多東南亞國家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交流合作互動頻繁。新加坡是著名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與轉口貿易中心。其獨特的地緣優勢,對于我國船舶企業將業務輻射到整個東南亞市場十分有利。截至2015年一季度,新加坡已連續4個季度經濟增長乏力,希望外國投資的刺激。海事與岸外工程領域則因為鉆塔建設、船舶維修與船舶改造業務疲弱,所以產量減少,勞動力增長放慢。新加坡將積極進行經濟重組和創新來提升生產力,克服人力市場緊縮的限制,并提高居民的收入,同時,也為我國船舶企業在新加坡的經營業務拓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