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港口在行動
2015-09-23 17:22:35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推廣岸電技術
普遍認為港口城市的空氣污染源主要是大型輪船柴油發電機組運行時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而岸電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所謂岸電,是指靠泊港口的船舶關閉船舶自備輔助發電機,轉而使用港口方提供的清潔能源,向主要船載系統供電。插入岸基電源,能使船舶每次靠港減少 95%的柴油顆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噪音污染也可得到有效控制。
據悉,當前中國沿海港口、內河多使用的是低壓岸電設備,如天津港自2013年起投入2.56億元進行基礎設施改造,目前已完成36座低壓岸電裝置建設,實現所有港作船舶?科陂g岸基供電。
在葉興看來,低壓岸電設備并不是推廣的最好選擇,其在安全性方面依舊值得考量。目前正在發展的是高壓岸電設備,這對技術標準具有很高的要求。葉興指出,此前岸電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的原因,在于涉及港口和船舶的改造成本過高。
岸電技術已經逐漸為港口行業重視。最近發布的《船舶與港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5—2020年)》提出,推動建立船舶使用岸電的供售電機制和激勵機制,降低岸電使用成本,引導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具體任務為:年底前,加大碼頭岸電推進力度,發布一批新的示范項目名單;明年年底前,積極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建立靠港船舶使用岸電供售電機制,完善港口岸電設施建設相關標準和船舶使用岸電的鼓勵政策;2018年年底前,重點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排放控制區主要港口推進建設岸電設施,鼓勵其他港口積極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
在此之前,擁有全球最大集裝箱吞吐量港口的上海市便已推出細化推動方案,出臺了使用岸電補貼的具體補貼政策。為推動上海港率先轉變發展方式,緩解港口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7月份上海市出臺《上海綠色港口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17年年底,上海港港口生產作業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較2010年下降7%,港口生產作業單位吞吐量碳排放較 2010年下降9%,主要港區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20%。其中在港區治理方面,提出以推進核心港區(包括洋山港區、外高橋港區、吳淞郵輪碼頭,北外灘郵輪碼頭)實施靠港船舶岸基(港基)供電為重點,至2017年,建設岸電設施6臺/套,覆蓋12個泊位;新建規模以上集裝箱碼頭及郵輪碼頭,同步配置電力容量、管線管位等,使其具備岸電配置條件。
上海港作為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在“十二五”期間,推動港口綠色生態建設,單位吞吐量能耗強度降幅達11%,碳排放強度降幅達16%。截止去年年底,單位吞吐量能耗強度從2010年的5.94噸標準煤/萬噸,下降到5.28噸標準煤/萬噸;每萬噸吞吐量的碳排放強度從2010年的8.14噸,下降到6.81噸。
然而就當前來看,技術成為最主要的因素。據悉,目前在上海洋山冠東碼頭和吳淞國際郵輪碼頭啟動的岸電建設工作,尚沒有調試成功,而深圳推行綠色港口多年,港口岸電推廣也沒有取得實質進展。
除此之外,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先后建造兩座6.6千伏60赫茲高壓岸電裝置,全年可為162艘來港集裝箱船提供岸電供應,目前仍在調試階段。截至目前,中國尚無船舶使用高壓岸電靠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