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廠是擾亂海工市場罪魁禍首?
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建造商,但同時中國船廠也可能是導致鉆井平臺投機訂單增加的罪魁禍首。
據路透社報道,隨著原油價格的下滑,石油生產商正在大幅削減新項目的開支。過去幾年來,中國鉆井平臺建造商曾憑借優厚的融資條件和較低的價格超越亞洲競爭對手,在全球市場上占據近40%的份額;然而,這些船廠卻最容易受到目前市場低迷的不利影響。
為了緩解傳統造船業的低迷、擴大業務經營,中國國有及民營船廠曾接獲大量鉆井平臺訂單,一些訂單預付定金甚至低至1%。市場觀察者稱,中國船廠許多鉆井平臺訂單至今尚未獲得石油公司的租船合同。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鉆井平臺建造市場將趨向低迷,船廠將面臨大量撤單及價格降低的問題,低迷局面可能將比石油市場的衰退持續更長時間。即使原油價格恢復到較高水平,市場上仍然有足夠的鉆井平臺,新船建造將大大推遲。
挪威銀行市場部(DNB Markets)亞洲投資銀行業務區域負責人Joachim Skorge表示,未來的撤單情況將由市場走向決定,在這方面,挪威銀行認為船廠存在著實際風險。野村研究的數據顯示,中國船廠今年將交付37座新建自升式鉆井平臺,但目前這些鉆井平臺無一獲得租約。
一位大型國有船廠的管理人員稱,目前很少有2016年及以后的鉆井平臺訂單詢價。本月早些時候,由于無法找到買家,南通中遠船務最終決定終止奧特寶(Octabuoy)海上平臺建造項目。
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建造商,以招商局重工、大船重工及上海外高橋造船為首。然而,中國船廠能夠與新加坡船廠競爭、獲得更多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市場份額,是因為中國船廠財務成本較低。
野村研究于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中國船廠是導致鉆井平臺投機訂單增加的罪魁禍首;即使原油價格回升,2015年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預計仍將減少。
德魯里的數據顯示,招商局重工自升式鉆井平臺手持訂單量最多,達到14座;緊隨其后的是大船重工及上海外高橋造船。相比之下,新加坡華僑銀行的數據顯示,吉寶船廠及勝科海事的手持訂單中僅有5%來自投機買家。
同時,除了大宇造船在2013年的一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以外,韓國船廠接獲的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量極少,這些訂單基本由中國及新加坡船廠接獲。三星重工等韓國船廠則專注于建造深水鉆井船。
即使沒有來自韓國的競爭,自升式鉆井平臺建造市場未來前景依然并不樂觀。RS Platou的一位分析師稱,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一些船廠可能不得不選擇將造價削減5%-10%,從而吸引潛在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