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造船業四面楚歌
近年來,隨著全球船市的持續低迷,以韓國造船業的勞資糾紛愈演愈烈。已經從現代重工蔓延至三星重工。對于韓國船廠而言,利潤下滑以及中日船廠競爭壓力加大已經帶來了巨大挑戰,而勞工爭端無疑將是雪上加霜的另一重打擊。
繼現代重工勞資協商問題陷入焦灼狀態后,1月9日,三星重工勞動者協議會執行部的90名人員手持擴音器在三星重工大樓前進行了三個小時的示威,要求提升工人的工資及福利待遇。勞資糾紛的背后則是韓國造船業深陷危機的寫照。
去年,全球船舶訂單量為3969萬CGT,相比2013年減少34.7%。韓國的船舶訂單量則減少36%,這也使得現代重工與三星重工并未達成在去年年初所制定的訂單目標。
去年7月份,提前解決薪資問題的大宇造船海洋成為韓國三大船企中唯一一個達成訂單目標的船企。本月8日,韓國船舶業的CEO座談會及新年迎接會在韓國釜山舉行;顒由,韓國船舶業的代表把今年的造船海洋接單目標制定為553億美元(造船海洋裝置協會10個會員公司),相比2014年業績增長31.5%;出口目標為425億美元,相比2014年業績增長7.1%。然而,有預測稱今年的船舶訂單量或再次迎來低潮。
據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的統計,今年韓國造船業的船舶訂單量或比去年減少12%(950萬CGT)。此外,不少訂單還出現延期或取消的狀況。最近,美國Accelerator Energy要求委托三星重工所建造的FLSO(浮式液化天然氣液化儲卸裝置)的訂單延期至4月1日。該公司還曾于去年9月取消了委托大宇造船海洋建造8艘LNG-FSRU(浮式液化天然氣存儲再氣化裝置)船的訂單。
在過去,韓國造船業依靠 LNG船和超大型集裝箱船等高附加值訂單實現較大收益。然而,隨著中日兩國的爭奪,韓國獨攬高端造船市場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近幾年來,中國造船業正快速向高端市場靠攏。中國14家國營造船廠中的8家實現了改組與合并,無論在規模還是技術側面都能進行高附加值船舶的制造。
據韓國產業研究院去年發布的《中國造船業的快速發展與啟示》報告,中國2012-2013年船舶訂單量、建造量和未交付訂單量的世界市場占有率等三大指標均排名世界第一,分別占世界市場的35%、30.7%和33.5%,中國造船業已趕超韓國,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日本的造船工業也憑借改組和技術能力搶灘登陸船舶市場。此外,日元的大幅貶值也成為接受更多訂單的有利條件。最近,日本的今治造船廠建造了6艘20500萬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成為日本首個建造2萬TEU級船舶的船廠。
相關知情人士表示,“今治造船廠正建造新型船塢,未來將成為超大型集裝箱船的重要建造基地,這對韓國的造船業將產生重大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