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巨頭租油輪儲油靜候油價回暖
近幾個月以來,油價急轉直下,為貿易商囤積石油提供了“窗口期”。自2014年6月以來,油價已經下滑逾50%。美國石油產量飆升,石油輸出國組織拒絕減產,而全球原油需求卻在減緩。供大于求已經引發了所謂的期貨溢價市場,即一種大宗商品的當前價格低于未來的交貨價格。買家能夠以較低價格購入原油并進行存儲,尋找下家并達成未來以更高價格交割產品的協議,鎖定利潤。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TI Oceania”號超級油輪本應往返全球各地運輸原油,但如今卻變為了儲藏原油的倉庫。未來一年內,這艘油輪將停泊在新加坡海岸邊,為全球貿易巨頭維多石油集團(Vitol SA)儲藏數百萬桶原油。
大洋洲號最多可以裝載300萬桶原油。鑒于這一輪油價暴跌的狀況,維多石油集團決定利用油輪進行儲油,直至油價回暖后再令油輪出海。船舶經紀人和分析人士表示,利用油輪儲油只是貿易巨頭應對全球石油市場低迷現狀的一項措施。當前貿易商的戰略非常明確:低價購買和儲存原油,出售期貨合約,靜候未來油價回暖。
休斯頓大學金融學教授Craig Pirrong表示:“這是最容易賺錢的方法之一,從交易的角度來看也非常有趣,維多、嘉能可(Glencore)、托克貿易(Trafigura)正在發掘反周期性利潤來源。”
船舶經紀人和分析人士透露,維多、貢沃爾(Gunvor)、托克貿易、科赫(Koch Supply & Trading Co. Ltd)等貿易公司近期租用了大批超級油輪來儲藏原油,總存儲能力逾3000萬桶。維多、貢沃爾和托克公司都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而科赫也沒有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目前就布倫特原油而言,2015年3月與8月期貨合約的差價為每桶6美元,達到2009年上一輪石油暴跌以來的最高值。
近些年來,由于石油價格保持高位,波動較小,石油貿易公司的利潤率受到擠壓。各大貿易商紛紛投資石油儲罐、碼頭和煉油廠等基礎設施,希望增強交易中的靈活性,更好地掌握市場信息。這些投資已經為貿易巨頭帶來了回報,令各大公司更為從容地應對原油市場的劇烈波動,在油價熊市的背景下利用儲油來獲取利潤。
瑞士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能可以及獨立石油交易商托克公司此前均對投資者表示,本輪油價熊市將提振兩家公司的利潤;ㄆ旒瘓F表示,去年開始中國就在不斷補充戰略石油儲備,沿海的陸上儲罐將很快填滿。據Genscape公司透露,自2014年12月以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石油儲藏中心的儲量已經累計增長20%。這意味著貿易商不得不發掘陸上儲罐以外的倉庫,而船舶成為了絕佳的選項。
倫敦船舶經紀公司Galbraiths首席執行官Halvor Ellefsen稱:“由于各方都要儲藏石油,交易商只得涌向超級油輪。”2009年春天也曾發生類似情況,全球各地有7000多萬桶原油儲存在油輪上。不過,這一輪儲油熱潮可能無法與2009年相比,畢竟目前的現貨和期貨之間的價格差距并不如2009年的水平。美銀美林預計到今年第二季度末,全球油輪上的儲油量將達到5500萬桶。
當然,儲油行為并非沒有風險,也并不適合所有的貿易公司,這樣的做法需要考驗貿易商對全球石油走勢的掌控程度,而往往只有大型集團具備這樣的實力。此外,賺取利潤還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儲藏費用以及能否找到收貨的下家。
摩科瑞能源集團高級研究分析師Benoit Lioud表示:“人們認為利用價差可以輕松賺錢,這并不正確。存儲大批量原油來賺錢可并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