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工巨頭兇多吉少?
據悉,由中國船廠建造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的6座在建鉆井平臺已基本確定推遲交付,這其中包括中集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和中遠船務這幾家目前國內最大的海工巨頭。
在石油價格持續下降的打擊下,越來越多的海上鉆井公司正在試圖推遲投機訂造的鉆井平臺交付期。其中,數家海上鉆井公司目前正在與中國船廠緊急協商,其中至少有6座在建鉆井平臺的交付期將推遲交付,相關鉆井平臺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
新加坡公司Frigstad Offshore的首席執行官Simen Eriksen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審查其2013年與中集來福士簽訂的13億美元建造合同。
Eriksen對海上油服市場持觀望態度。他表示,Frigstad希望能與中集來福士達成協議,將2座鉆井平臺的交付期推遲8個月,分別延期至2016年第三季度和2017年第一季度交付。這2座深水鉆井平臺原計劃定于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第二季度交付,目前尚未獲得任何租約。
然而,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在上個月公司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卻表示,中集來福士的鉆井平臺建造業務沒有遇到任何困難。
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商船的需求減少,中國大型船廠開始進入海上鉆井市場,其中大多數為國有船廠。中國船廠進軍海上鉆井市場的決定很快收到效果,2013年中國超越新加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建造國。
Riglogix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全球自升式鉆井平臺市場中,中國船廠獲得了58.5%的份額,而2008年僅為13.2%。
然而,取得這些成就主要是由于“尾重式”的有利付款條件刺激,據國際船舶網了解,為了獲得鉆井平臺訂單,很多中國船廠不惜推出首付款低至1%的付款方式。
其中最明顯的是上海外高橋造船,該船廠正在為美國公司Paragon Offshore建造的3座自升式鉆井平臺,每座價格為2.2億美元,而首付款據說低至1%至3%,基本接近零付款,剩余款項均在鉆井平臺交付后支付。
Paragon Offshore的副總裁Lee Ahlstrom透露,其中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已經確定延期交付,另外2座也可能延期交付。Ahlstrom表示:“除非我們已經獲得租船合同和融資,否則我們不會接收任何鉆井平臺。”
建造合同沒有追索權,這意味著即使鉆井平臺延期交付,船東也沒有任何懲罰,亦不會賠償建造商任何損失。
新加坡公司Dynamic Drilling Holdco和大連中遠船務之間的2億美元鉆井平臺訂單也存在延期交付的風險。這座鉆井平臺的交付期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如果在此之前仍未能租出,該鉆井平臺的交付期也可能推遲。
這些延期交付的鉆井平臺可能只是冰山一角。Ahlstrom表示:“大多數在建鉆井平臺正在和船廠協商延遲交付,目前公布的交付時間表不可能成為現實。”
(注: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