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巨虧,中國遠洋期待整合協同效應
2016-08-29 16:14:52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集運市場低迷
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集裝箱班輪運輸市場需求整體延續了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疲弱態勢,雖然運力增幅較上年有所回落,但供求失衡局面仍無明顯改善,市場運價持續低迷并屢創歷史新低。上半年,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SCFI) 和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分別為 533.8點和690.9點,同比分別下跌35.8%和28.8%.SCFI和CCFI分別在3月中旬和4月末跌至400.4點和632.4點的歷史最低點。歐美干線主流運價同比有40%左右的跌幅,亞歐線極端運價一度低至50美元/TEU,均明顯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水平。
中遠集運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1.86億元,同比減少55.70億元,中遠集運平均航線單箱收入為3173.51元/TEU,同比大幅下降23.93%,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毛利為-21.77億元,同比減少36.34億元。此外,2016年上半年中遠集運無拆船補貼收入,去年同期收到拆船補貼15.48億元。
由于上半年虧損金額巨大,因而中國遠洋預計今年1-9月的凈利潤仍可能為虧損。“盡管進入三季度傳統旺季后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但預計效益的改善不足以彌補本報告期內虧損額,預測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利潤額可能為虧損。”中國遠洋在中報中稱。
從3月1日起,中遠集運開始租入中海集運船舶投入運營,由于運力及貨運量的增加導致了集裝箱航運成本的同比增加。上半年,平均單箱航運成本為3600.44元/TEU,同比下降13.17%;剔除燃油費后,平均單箱航運成本為3262.81元/TEU,同比下降7.07%.這主要由于,中遠集運通過利用重組契機采取了航線網絡優化、供應商費率談判、箱管成本管控協同等措施,使得重組后的成本協同效益開始逐步體現;重組后,通過租入中海集運船舶,8000TEU以上的自營船舶艘數由年初的42艘增加至86艘,8000TEU以上自營船舶的運力由年初占比51%,提高至2016年6月30日的60%,使得大船成本規模效益進一步得到體現。
整合順利推進
為了適應航運業新的競爭格局和發展形勢,抓住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機遇,提升競爭力,中國遠洋在2015年12月公布了重組方案,集中資源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和碼頭業務。2016年2月1日,有關交易方案獲得股東大會超過99%的高票通過。
2016年3月1日,中國遠洋旗下的集運業務整合工作正式啟動,在“四個一”(一個團隊、一個文化、一個目標、一個夢想)理念指引下,推進了機構與人員的全面整合、船隊與箱隊資源的優化配置、客戶和供應商的溝通與整合、海內外網絡的優化整合、業務流程的梳理與完善、營銷服務團隊組建與全方位培訓、航線IT系統切換等多項復雜、艱巨的工作。經過近半年的努力,各項工作進展平穩高效,業務整合的重點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形成了統一的營銷管理體系和客戶維護體系,統一的業務操作流程和經營管理系統。整合后的新集運公司航線產品更加豐富,服務網絡更加廣泛,客戶體驗持續提升。
中國遠洋集運業務整合后的行業影響力顯著上升。4月20日重組后的新集運與法國達飛輪船、長榮海運和東方海外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成立“海洋聯盟”.這四家全球領先的集裝箱班輪運輸公司的合作將為貨主提供更優質服務,同時可以改善經營效率,共享全球資源,促進行業總體健康發展。6月26日,在全球矚目下,“中遠海運巴拿馬”輪順利完成了首航巴拿馬擴建運河,成為第一艘穿過新建船閘的新巴拿馬型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