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鏈運輸熱度不減
2016-06-20 16:56:11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的發力,中澳、中韓等貿易協定的簽署,使得跨境冷鏈業務日益頻繁,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又催生了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的興起。
早在2013年,海南就開通了首條北菜南運海運航線。這條海上“北菜南運”綠色冷鏈集裝箱專門運輸通道實現全程冷鏈運輸,從北方田間地頭將蔬菜專線運輸直達海南市場。
如今,在大連、天津、上海、北部灣……等地,冷鏈運輸熱度不減,蔬菜、水果、牛羊肉等生鮮通過海運,經由各地港口入境,進入尋常百姓家。而越來越多的港口也修建了大型冷庫,劍指冷鏈商品分撥交易中心。
由于目前傳統航運業持續低迷,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將目光投向這一具有一定附加值、擁有一定專業性的領域--海上冷鏈運輸。
然而,盡管我國冷鏈運輸不“冷”,其發展仍倍受市場考驗。
全程冷運只是傳說?
去年, 我國因丟棄腐爛食品而造成的浪費已達到 700億元人民幣,占食品生產總值的20%之多。一些食品在運輸過程當中因無法長期保鮮而被丟棄,專家稱這種浪費現象主要是由于缺少冷鏈運輸體系而造成的。
清晨,如果你到大型賣場的倉庫入口處觀察那些正在卸貨的冷藏車,你會發現,冷凍食品在搬卸入庫的過程中,全都暴露于常溫中。
在航運界,冷鏈運輸的長鏈斷裂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運載模式的局限,部分地區甚至沒有水路運輸的專用港口,水路集裝箱不能做到“門到門”運輸,這也就導致了換裝次數較多,給貨物質量和運輸成本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即便存在船舶停泊的港口,想要從港口到銷售點實現“門到門”的運輸就必須由其他的方式繼續承運,想保證其長鏈不斷裂,航運企業除開拓自身運輸方式市場或與其他企業建立聯運模式之外,還應該具備保證自身冷鏈不斷的意識,建立健全的冷鏈運輸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