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鏈運輸業市場熱度不退
2016-06-02 16:38:02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冷鏈運輸業喜迎行業內局部熱點效應的同時,也在近兩年醞釀著適應市場的變革。對市場的期待和對產業變化的期許幾乎接踵而至……
由于傳統航運業持續低迷,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將目光投向具有一定附加值、擁有一定專業性的領域——海上冷鏈運輸。海上冷鏈運輸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熱。
冷鏈物流作為一種時令性強、周轉迅捷的特種物流,受市場杠桿撬動因素影響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說,冷鏈運輸相對普通大宗貨物運輸能更快接受市場反饋,并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這也讓人們在經歷了去年這樣一個對于海上冷鏈物流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后,迎來了對其發展將產生深遠意義的2016年。
市場熱度不退
去年之所以成為海上冷鏈物流承上啟下的分水嶺,很大原因是因為其一再被市場炒作。
去年,在寥寥幾艘專用冷藏船被拆解的情況下,專用冷藏船訂單達11份,平均體量較目前營運中的專用冷藏船小,平均單艘運力為35萬CFT。同時,根據不同的統計口徑,在冷鏈相關領域內,4~6艘運載能力約為2200TEU型船的建造訂單也已于去年簽署。
居于這樣一種市場高位,風險規避是不得不考量的話題,船東在下訂單時也顯得遮遮掩掩。如日本的非營運船東Nissen Kaiun Co.于2014年訂購的4艘65萬CFT型專用冷藏船訂單去年年底才得以披露,其中2艘今年將投入營運。
市場觀望氣氛似乎日趨濃厚,船東開始為海上冷鏈物流的后市擔心——什么樣的船型配置才是最合理的?小體量集裝箱船的經濟性優勢會否在今后得以凸顯?后期的投入產出比是否會如預期中那樣好?
《航運交易公報》記者在一系列對比中雖沒嗅到船東棄船的味道,但因海上物流對起始港和目的港的選擇更有針對性,小型專用冷藏船日益受到市場的關注和青睞。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一些于冷鏈運輸市場波峰期訂造的船舶,是否能頂住后期市場壓力,人們拭目以待。
行業轉型不息
去年7月,專門從事冷鏈運輸的航運企業Seatrade Reefer Chartering N.V.(Seatrade)向位于舟山的浙江揚帆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訂購4艘2200TEU型船,合同包含4+4艘的選擇性條款。時至今日,又有兩份確認訂單和兩份選擇性訂單被提交。這些新船一旦投入運營,將完成Seatrade內部2020年船舶更新遠景目標——2020年,Seatrade將有20艘2200TEU型船和目前擁有的86艘各類專用冷藏船共同服役,其中54艘為45萬~65萬CFT的大中型專用冷藏船。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專用冷藏船的船東開始集中精力訂造冷藏集裝箱接頭數超過總TEU數的20%或者冷藏集裝箱接頭超過1000個的小型集裝箱船。
根據Seatrade的樂觀估計,該類船型在南半球的新興市場上會受到追捧,其滿載能運載670~770只40尺高冷藏集裝箱,足以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上海航運交易所分析員舒勝向《航運交易公報》記者表示,Seatrade的這種“轉型”值得重視,航運企業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形勢做出及時應變,將成為其立身之本。通過“邊補充、邊淘汰”的良性模式不斷更新船隊結構,將大大加強航運企業的競爭力,這也是傳統航運企業在經歷過血雨腥風后的“多么痛的領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