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載水管理公約推動散貨船市場復蘇?
國際海事戰略機構(MSI)稱,盡管國際海事組織壓載水管理公約(BWMC)在技術上有挑戰,并且遭到船東的反對而困擾,但是該公約的實施可能為散運市場的復蘇提供基礎。
據悉,壓載水管理公約將于2017年9月8日生效,所有受影響的船舶被要求在2020年前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涉及大規模的資本支出,對于不同類型和尺寸的散貨船而言,其系統容量和所選擇的技術決定成本,具體成本范圍在50-200萬美元之間。
據了解,國際海事組織要求在2017年進行專項調查,一些散貨船必須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這一專項調查在2018年和2019年將擴展到所有好望角型散貨船。然而,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意味著將產生超過100萬美元的額外成本,加上改裝費用這一成本預計將達到約150萬美元。MSI表示,一艘船齡15年的好望角型散貨船價值670萬美元。因此對于部分船東而言,拆解比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更有吸引力。
MSI表示,由于散運市場長期持續低迷,以及壓載水管理公約即將生效,未來四年內預計近1億載重噸散貨船將拆解。由于大多數船東的生存都受到市場低迷的威脅,并沒有精力注意到壓載水管理公約的生效時間表,預計船東前期投入不多。
到今年年底,MSI預計約有4010萬載重噸散貨船將會從船隊中移除,而2017年的散貨船拆解將下降至2660萬載重噸。
據MSI觀察,2015年到2017年期間不僅僅是散貨船領域拆解創紀錄,所有航運領域也將受到波及。低交付量和高拆解量的結合將成為散貨船市場恢復供需平衡的驅動力,為未來十年散運市場開始獲得新生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