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載水管理系統,裝還是不裝?
2017-07-18 08:36:33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壓載水管理系統的“一買一賣”
誰在買BWMS?誰又在賣BWMS?事實上,BWMS作為一種較為新興的事物,無論在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度都還算相對寬松——多數實力很強的制造商看不上這塊“蚊子肉”,而真正很山寨的制造商又跨不過入行的門檻。全球范圍內有70余家BWMS制造商,而在國內,較為活躍的BWMS制造商有10余家!逗竭\交易公報》記者關注的對象就是這10余家制造商,并且對哪些船東會在這個當口選擇安裝BWMS一貫存有濃厚的興趣。
BWMS技術哪家強?應該說,目前這10余家制造商的經濟實力還是參差不齊,但從它們所獲得的認證數量而言,除了有“北船”背景的青島雙瑞搶先在國內同行中脫穎而出——獲得USCG認證外,大家所獲得的認證數量都差不多,從側面反映了其實大家的技術水平(就同種處理方法而言)在伯仲之間。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船東究竟是怎樣選擇BWMS的?
買方:便宜好用是王道
在經歷了一系列痛苦的思索與掙扎之后,浙江某船東終于在前一陣與國內某BWMS制造商(尚未獲得USCG認證)簽訂一份BWMS安裝合同并于近期由該制造商人員上船進行前期測量工作。在建的是一艘7.6萬DWT級“爛尾”散貨船,配有兩臺流量為1200m3/h的壓載泵,該船東以2000多萬元的“白菜價”(具體原因該船東不愿詳細透露)將其收入囊中,此次合同的總金額為29萬美元(包括兩臺BWMS)。需要強調的是,新造船加裝BWMS可以相對地省掉一部分人力成本,BWMS制造商的用工可以被在船上施工的工人所替代。
船東本來的開口價是10萬美元(包括兩臺BWMS),可見其對目前BWMS的市場價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其唯一清楚的是這艘船短期內不可能服務于美線,所以USCG認證對其而言就是“雞肋”。那么有朝一日需要服務于美線怎么辦?有朝一日覺得沒有安裝通過USCG認證的BWMS使船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弱化了怎么辦?某制造商向《航運交易公報》記者說道:“既然想在BWMS這個領域干下去,就沒有不想削尖腦袋拿到USCG認證的,當然我們也不例外。”可問題在于,本例中船東本身的態度說白了就是為了應對《壓載水管理公約》,安裝BWMS首先考量的因素是設備本身是否足夠廉價,至于將來能不能服務于美線及將來在二手船市場的競爭力度,完全不是這類“玩票”船東所去考慮的。那么問題來了,裝了沒有通過USCG認證BWMS怎么辦?
打個比方,船東甲在2017年7月1日安裝獲得尚未經USCG認證的制造商乙的BWMS,而乙的BWMS獲得USCG認證的時間為2018年1月1日,那么船東甲的船舶上安裝的BWMS是否能夠獲得USCG認證?要想得到肯定的答案,必須滿足以下兩點:首先,乙送交USCG認證的BWMS必須與船東甲所用的BWMS是一樣的。其次,在滿足了第一個必要條件后,甲還需要換證——因為乙此前沒有通過USCG認證,后期通過了就必須向甲提供認證證書。
綜上所述,對于目前還在猶豫是否安裝BWMS的新造船船東而言,如果船舶的交付期是在2017年9月8日之后的,那么毋庸置疑,需要考慮給“愛船”安裝BWMS了。至于價格,以目前經營外貿線最常見的2萬DWT級散貨船(假設配兩臺流量為600m3/h的壓載泵)來說,若考慮紫外法,采用800m3/h處理能力的BWMS的成本約14萬美元,采用1200m3/h處理能力的BWMS的成本約17.5萬美元。
如果說拿這個與十個月前的一個例子作為對比,可以發現BWMS的價位已經進入了下降區間。以下是《航運交易公報》2016年第38期《壓載水洶涌而來》一文中的實例摘錄:船東乙營運的是一艘1.2萬DWT級散雜貨船,專營國內至韓國的航線,一個月航行兩次釜山,以相關線路的平均運費為9美元/噸計,逐月分攤成本后的單月凈利潤額為16.36萬元,而與該船型匹配的一套BWMS的加裝費用總額為20萬美元——也就等同于8個月的活白干。
現在的問題在于,船東究竟該怎么挑選BWMS是一件很讓人抓腦袋的事情。是紫外法還是電解法(見圖)?其實也不能一概地以船舶的大小而論,在VLCC上也有紫外法的成功應用案例,而且就目前而言,各種方法的實際運用時間還不足以給人們一個究竟誰優秀的結論。是安裝通過USCG認證的還是沒通過USCG認證的BWMS?當下通過USCG認證的BWMS都不便宜,甚至有過分溢價的嫌疑,而目前沒能拿到USCG認證的制造商,不代表一直就拿不到……總之,BWMS市場目前看來還是被迷霧籠罩中。
賣方:搞定經銷乃捷徑
其實《壓載水管理公約》的微調對于BWMS制造商來說,意味著潛在市場勃發的時間點會被推遲,而對新造船市場的爭奪會愈演愈烈。順應于這種趨勢,與經銷商、特別是船廠保持著“傳統友誼”的經銷商建立密切的商務合作成為了國內中小BWMS制造商的通行做法。
國內某BWMS制造商駐華東區代表向《航運交易公報》記者坦言:“我們與競商在技術層面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可以說,國內除了某些本身優勢就極其明顯的制造商外,其他制造商的經營模式依然是充滿著‘江湖氣’。由于市場參與度的提高,BWMS的價位相對過去而言已經被腰斬,但需求量卻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對于我們而言,目前所能做的除了爭取盡可能多的訂單外,只有等,等到市場的供銷格局隨著時間推延發生根本性變化。”
然而,無論某個領域的買賣雙方會經歷何種模式的斗轉星移,也無論航運業的未來是怎樣地充滿變數,但大趨勢是明朗的——隨著船舶的日益大型化,每運輸單位的運輸能耗和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其實是在下降的。未來若干年傳統型船舶的交付量正在呈下降趨勢,加之還有船舶在被拆解、淘汰,再輔之以更嚴苛的環標(如《壓載水管理公約》以及對SOx、NOx等船舶排放物的標準趨嚴)的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看到航運業發展成為一個更高效、綠色的親民產業。
如果說現在就想安裝BWMS的話,需要留出多少時間余量?就一般的BWMS改造項目而言,加裝紫外法的設備大約需要六個月時間,而加裝電解法的設備則需要八個月時間。就目前的一些實操經驗來看,留出180天搞定BWMS應該是較為充裕的。
180天搞定壓載水
下圖是某BWMS制造商提供的、安裝BWMS的各階段耗時圖。根據制造商提供的一般性建議,就BWMS的改造項目而言,加裝紫外法的設備大約需要六個月時間,而加裝電解法的設備則需要八個月時間。
如果根據這個耗時表來操作的話,時間會顯得比較寬松。以最后一步的“安裝調試”為例,根據建議,這段時間會在10~20天。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多船舶的特檢周期僅為十幾天,按照時間上限來算,這段時間根本不夠完成安裝調試工作——經?吹降那闆r是,工程操作人員在船舶尚未靠泊船廠時就已進駐,而整個安裝調試工作僅需耗時約一周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BWMS作為船上的“小件”,如今選擇改造不會耗費船東太多的時間成本?梢韵胍姷氖侨舾赡旰,當相關船舶迫于時限臨近,勢必迎來BWMS的改造高峰期。屆時制造商的排單周期必定會趨緊,從而讓BWMS的價位水漲船高——時間成本也會因此被推高。
對于一些手握運輸長約的船東而言,目前這個BWMS的相對“蕭條期”應該說恰恰是合理的安裝時機。通過行業口碑建立對制造商的初步了解,選擇一款物美價廉且適合自身情況的BWMS,是未來一段時間船東躲不開的必修課。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BWMS對于廣大海員而言是比較新鮮的,BWMS制造商針對各自的產品都設有培訓課程——培訓周期也需要納入時間成本的整體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