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法VOCs,上海船企在疑慮爭論中前行
2017-11-02 08:53:0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進入秋冬季節,每一天的空氣質量都牽動人的神經。經過多年的洗禮,不少國人能夠脫稿解釋PM2.5和PM10的區別、可以得心應手地挑選不同等級的防毒口罩、還會從多個角度發表自己對霧霾成因的看法……隨著國家和地方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又有一個專業術語將進入更多人的視線,那就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
資料圖/曹陽攝
VOCs指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是形成臭氧和PM2.5污染的重要前體物。船廠是產生VOCs的大戶,大型船廠一年的排放量基本都在100噸以上。在上海,這個全國VOCs治理的前沿陣地,當地船廠正積極摸索適合本行業的VOCs治理方法,多個治理工程紛紛上馬。從記者近日走訪的情況來看,船廠在VOCs末端治理環節的設備設施建設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同時,各方對政策、技術路線方面的疑慮、爭論也在繼續。
前有政策后有船東 船企說了不算
當前,我國以PM2.5和臭氧為特征污染物的大氣復合污染形勢依然嚴峻。今年9月14日,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稱《方案》),其中指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PM2.5濃度仍處于高位,同時,重點區域臭氧濃度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夏秋季已成為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從PM2.5和臭氧的前體物控制來看,近年來,全國SO2、氮氧化物(NOx)、煙粉塵控制取得明顯進展,但VOCs排放量仍呈增長趨勢,對大氣環境影響日益突出。VOCs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場內噴涂作業、場外噴涂作業、鋼板預處理作業是船舶工業產生VOCs的主要來源。為加大工業涂裝VOCs治理力度,《方案》提出:在船舶制造行業,推廣使用高固體分涂料,機艙內部、上建內部推廣使用水性涂料;優化涂裝工藝,將涂裝工序提前至分段涂裝階段,2020年底前,60%以上的涂裝作業實現密閉噴涂施工;推廣使用高壓無氣噴涂、靜電噴涂等高效涂裝技術。強化車間廢氣收集與處理,有機廢氣收集率不低于80%,建設吸附燃燒等高效治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
在《方案》發布一周后的9月21日,上海市環保局污防處召開“上海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船舶行業咨詢會,上海市環科院、各船舶修造企業、油漆廠商等派員參加會議。會上,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2022)文件討論稿中關于船舶修造行業的相關要求分發到了各代表手中,具體內容為:
船舶制造及維修行業推廣使用低揮發性涂料。到2018年,機艙內部、上層建筑內部水性涂料使用比例達到70%以上,分段涂裝階段、碼頭涂裝階段水性涂料使用比例達到30%以上,鋼板預處理階段,鼓勵采用水性環氧底漆等;80%以上的涂裝作業實現密閉噴涂施工,船塢增設移動式涂裝系統;推進巨型總段建造等綠色造船工藝。
雖然上海市的行動計劃仍未定稿,不過不難看出,下一階段上海市的環保政策高于國家標準的基調不會變。多部委出臺的《方案》主要有兩項硬性指標:一、“2020年底前,60%以上的涂裝作業實現密閉噴涂施工。”增加密閉噴涂的比例、減少室外的無組織排放是降低VOCs的基本思路,但上海地區的船廠普遍反映,從企業的廠房資源、施工條件、建造流程等多方面考慮,上海市在討論稿中提出的80%的比例過高,建議降至仍高于國家標準的65%。二、“有機廢氣收集率不低于80%。”這方面,上海市已于2015年開始“引逼結合”敦促包括船企在內的當地企業投入建設高效治理工程,有機廢氣的收集率超過80%的國標不是問題。另外,上海市對水性涂料的使用比例等方面進一步提出了硬性指標,在船廠間引起了不小的反彈。
最緊迫的是時間問題,上海市目前討論稿的要求是在2018年完成水性涂料的大面積應用。然而,船廠2018年的生產任務已經排定,油漆類型已經制定確認,這個指標是不可能完成的。
就長遠看,水性涂料的實施并非船廠一家說了算。“水性涂料在技術上的固化需要時間,這些產品的全面鋪開還需要獲得各船級社的型式認可證書、兼容性證書。在機艙工作艙室、船員住宿的上層建筑使用的水性涂料,還需要獲得證明涂料阻燃性能的低播焰證書,很多廠商目前都沒有。”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南研究院主要從事涂裝設計工作的陸信浩表示,不同于集裝箱、港機等產品的生產廠商,船廠的施工條件、施工要求更嚴苛,水性涂料推廣應用的阻力不小。“比如在冬天,碼頭溫度非常低,水性涂料的溶劑是水,零度以下就會結冰,作業非常困難。即使我們在艙內加裝了通風、加溫設備,但是船艙內外溫差過大,對同一塊船板的涂裝質量也是會有影響的。”據了解,目前,船廠采用水性涂料的比例很低,國內外船東嘗試使用的意愿都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