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法VOCs,上海船企在疑慮爭論中前行
2017-11-02 08:53:0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資料圖/曹陽攝
無先例投資大 末端治理先行先試
以源頭減排為核心,過程控制為重點,末端治理為手段。這是各行業對VOCs治理達成的基本共識。船舶工業未來采用更多替代涂料且尚需時間,目前最立竿見影的方法就是抓好末端治理,上海市政府和各船廠目前的工作重心也在于此。
在江南造船,針對鋼材預處理線及涂裝棚的VOCs治理設備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江南造船聯合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對“沸石轉輪+RTO”的VOCs設備改造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據悉,上述兩項改造工程加上油漆間、油漆儲存間等配套設施改造,江南造船在本輪VOCs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預計將達到上千萬元。
環保是一個成本工程,其收益是不能單用經濟數據來衡量的。目前橫亙在企業面前的問題是:無前人經驗可循,市面上的處理技術到底哪種更適合船廠?
據悉,結合上海市VOCs治理技術指引及與設計院、環保部門的多次調研、研討意見,江南造船目前已選擇了RTO技術路線在鋼材預處理線上試點應用,期望收到良好的環保治理效果。“在上海市當前環保工作的要求下,企業最看重的是:設備的除凈率和達標排放的穩定性。”江南造船的項目管理人員表示,“涂裝間VOCs活性炭吸附技術已經很難適用于新的環保標準,RTO治理技術在汽車、化工等行業的應用相對成熟,但這種治理技術在船企卻沒有過先例,各項試點工作需要摸索前行。”
業內對市面上的各類技術都有不少顧慮。“蜂窩活性炭(活性炭纖維)+催化燃燒雖然投入成本低,但運行一段時間后,減排效果不達標,且安全性差。”“顆;钚蕴+氮氣脫附安全性高,但處理設備體積大,脫附后產生的VOCs液體同樣為危廢。”“沸石轉輪+RTO處理效果好,但投入高,運行成本大;僅適用于高濃度連續性生產;針對涂裝間VOCs濃度波動大,適應性差。”……各技術路徑有長有短,企業只能權衡取舍,摸索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上海滬臨重工有限公司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由滬東重機有限公司牽頭、其子公司上海滬臨重工有限公司、國內知名院校聯合承研的“大型涂裝工藝揮發性有機物(VOCs)處理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已于2017年8月22日通過了上海市科委的項目中期評審。滬臨重工總經理王敏介紹,經過大半年的時間,三方聯合開發了新型的吸附濃縮+催化燃燒技術,研發制作了VOCs處理集成試驗裝置1.0和2.0,形成了“VOCs高效收集——漆霧有效處理——VOCs高效凈化”一體化解決方案,VOCs處理效果達到并超過了預期指標。
滬臨重工的VOCs處理集成試驗裝置2.0/李儼兒攝
在滬臨重工的涂裝車間,VOCs處理集成試驗裝置2.0正在穩定運行,顯示器上標示著處理設備的進口濃度、預過濾濃度和出口濃度,體型稍大的試驗裝置1.0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杵在一邊。該項目負責人李曉東表示,船廠涂裝車間的VOCs治理有負荷不均衡、排風量大、運行成本高等特點,針對這些,滬臨重工選用了新型的VOCs吸附材料,能耐較高溫且使用壽命在5年以上;針對船廠涂裝車間每天4~6個小時的VOCs濃度特別高的情況,采用了二次過濾、負荷緩沖技術,起到削平波峰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后續處理裝置的效能和使用壽命。在進氣口,針對廢氣中含有的大量漆霧,滬臨重工開發了具備自凈功能的新式漆霧過濾裝置,零耗材、零危廢,且有通暢排風的效果。試驗裝置2.0采用流體力學計算模擬技術,實現風量的優化分配,在高負荷作業工段,選擇高風量送排風方案;在無人員參與的低濃度揮發階段,選擇小風量的智能送風方案。此外,該設備還采用了余熱回收再利用技術,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采用集成及自動化控制技術,可實現24小時全程監控無人值守。
與VOCs斗法的上海地區船廠,面臨著政策、技術路線的諸多不確定,但邁著的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探索最優治理方案的堅定步伐。隨著VOCs治理在全國范圍內的鋪開,相信這些探索、糾結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