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士基警告:貿易戰美國傷得最痛
施索仁采訪視頻截圖
全球貿易戰升溫,美國經濟所遭受的沖擊會比世界其他地方嚴重好幾倍,傷得最痛的國家將是美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要痛數倍。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所引發的貿易戰危機,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日前打破公司不評論政治的傳統,抨擊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
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施索仁(Soren Skou)上周五在馬士基總部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當前這波保護主義浪潮的后果“在美國更嚴重”。關稅可能會使全球貿易每年成長放緩0.1至0.3%,而對美國的影響“可能是3%或4%”,“這肯定不利”。
馬士基此次打破不參與任何政治辯論的公司文化,批評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
馬士基專注于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運輸,到目前為止業務尚未直接受到關稅的影響。事實上,第2季的需求成長4%。但施索仁表示,如果美國開始瞄準消費品,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施索仁表示:“如果對中國消費品加征關稅,美國進口商首先要做的是轉向越南、印尼或亞洲其他地方采購。美國消費大品牌包括耐克在亞洲都有生產,并不只在一個國家,因此會出現替代效應。”
施索仁說:“美國進口的很多商品,都是美國不生產的。無論是耐克跑鞋還是蘋果手機,都不是在美國制造,最終關稅會被推到消費者身上。”
盡管馬士基集團大多專注于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往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直接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并且相反地,第二季的需求反而還成長了4%,但施索仁仍憂心地表示,如果美國關稅開始沖擊到消費品,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遠洋運輸是全球貿易中極其重要的一環。而馬士基集團控制全球五分之一的集裝箱船隊,每年運輸價值4萬億美元貨物,在海運貿易領域擁有很大發言權,這也使得它處于一個既獨特又沖突的位置上。全球貿易戰不斷升級,無疑將給航運業致命一擊,讓它更直面貿易落差帶來的巨大影響。
由于貿易戰預期,該公司股價在一年內跌超30%,正成為對沖基金做空目標。目前,馬士基正在經歷公司歷史性的轉型,將放棄大量能源業務,轉變為專注(集裝箱)貨物貿易運輸。該公司去年與道達爾達成協議,出售油氣業務,上周五(17日)剛剛宣布剝離價值4億美元的石油鉆探業務。
馬士基近日還宣布調降2018年全年業績預期,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預計水平從原來的40億-50億美元下調至35億-42億美元。相比之下,馬士基2017年EBITDA為35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