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修船業以自我調整和應變實現逆境突破
2020-04-03 08:39:5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但中國修船業仍經受住了考驗。1~2月,占中國修船業半壁江山的舟山市修船產值同比增長90%以上。一方面,企業為應對春節后生產高峰而提前采取的人員留廠等措施,保證了疫情防控期間生產作業不間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產受疫情影響的程度;另一方面,主要修船企業堅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手抓、兩手硬,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了行業的平穩發展。隨著疫情在國內基本得到控制,目前,很多修船企業已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但由于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修船市場后期的運行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為此,我國修船企業應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強自我調整和應變,著重在生產經營和科技創新等方面審時度勢、主動作為,確保全年發展取得預期成果。
全力搶時間、提產能,是應對新一輪修船高峰挑戰的必要之舉。目前,修船企業脫硫塔改裝和其他類型修理業務延期交付情況十分普遍,加上后續市場需求依然強勁,這一輪修船高峰預計會比去年還要高。只有充分釋放產能,才能有效應對這種局面。針對原定生產計劃被打亂、施工項目延遲的情況,各修船企業必須著眼全年目標任務,調整優化生產計劃和施工方案,指導修船生產高效有序進行。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結合修船節點及單船工程量合理調配施工人員,有效整合重要工程項目的勞動力資源,如集中勞動力搶生產或緊缺工種由其他工種協助、頂班。針對部分設備,可通過提早預制和本地化生產保證生產不斷鏈。為實現防疫、生產“兩不誤”,修船企業還應切實履行防疫主體責任,制定境外疫情輸入防疫預案,切實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確保在崗職工的安全。
積極穩經營、防風險,是適應不可抗力影響下市場環境的關鍵招式。在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前,一些外輪修理訂單被取消,給修船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加上當前境外疫情擴散加速、中國防止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將對修船市場造成又一輪沖擊?梢哉f,疫情對修船市場的影響將是持續性的。面對這種波動大且不可預知的市場環境,各修船企業一要密切跟蹤在廠修理項目和意向訂單進展,加強形勢研判,增進與船東的溝通交流,全面開展風險評估和控制工作,力爭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二要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利用現代網絡系統和辦公系統加強營銷,保障經營接單工作順利有效開展;三要在接單策略上增強靈活性,積極轉變接單策略、增加國內市場訂單量,盡可能地規避外籍船舶因入境難而導致的撤單和延期交付的風險。
推行新工藝、新裝備,是緩解疫情帶來的生產壓力、構筑競爭新優勢的重要環節。疫情防控前期,受物流、人流不暢的影響,部分修船企業銅礦砂庫存難以得到及時補充,工人也無法及時全部到崗,對修船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通過增加超高壓水機器人外板除銹的使用比例,修船企業減輕了對原材料、勞動力的依賴?梢,先進工業和裝備能夠在產能恢復、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市場需求的爆發加上中國修船供給的暫時“收縮”,讓部分訂單流向其他國家,其中不乏一些含金量較高的項目。這無疑增加了業界對未來部分修船市場份額被東南亞等地區蠶食的擔憂。因此,修船企業應在疫情沖擊下化危為機,聚焦制約修船生產綠色高效發展的共性問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持續擴展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增強抵御風險的“硬實力”,不斷增強我國修船業的國際競爭力。
今年必定是中國修船業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和鮮有出現的市場高峰重疊在一起,讓修船企業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不過,中國修船業之所以能成為全球修船版圖中供給能力最大、發展速度最快、集群效應發揮最明顯的重要一極,正是依靠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韌勁和強大的自我調整和應變能力,以及在一次次的危機中錘煉出的強大實力。這一次,在各修船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修船業也必定能走出疫情陰霾,重回正常運行的軌道,取得全年發展的優異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