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占1/6!修船業務值得船廠留意
2021-11-23 15:23:48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日前,中國修船企業“斯佩克”(SPCC)第七十八次會議順利召開。會議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下,26家修船企業共完成產值204億元,同比下降14%;修船完工4572艘,同比增長10%。短期來看,外部因素給修船市場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需要在業務結構調整、降本增效、科技創新等方面付出長期的努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市場短期不確定性加大
與會企業認為,目前修船市場總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形勢。今年以來,部分地區疫情管控政策收緊,導致北方地區船廠較以往詢單量略有增加。但是,總體并未出現暴增導致無法承接的局面,價格競爭依舊激烈。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偶發加上各地管控政策逐漸收緊,部分船東也轉向國外修船。因此,雖然當前航運市場處于較高位,修船價格水平較過去2年反而偏低。
從后續生產來看,營運船舶尤其是集裝箱船運價處于高位,預定的進廠修理時間進一步推遲的可能性依舊存在。船舶修理對工期要求非常嚴格,船廠塢期安排的難度較大。在高運價窗口期,船東主動進行船型改裝或花費大量塢修時間進行大工程量修理的意愿也不強。
相關企業分析,壓載水處理系統加裝需求在2022年仍較大。不過,壓載水處理設備制造廠家的訂單情況顯示,2023年及后續的加裝市場前景還不明朗。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新造船舶陸續投入運營,使得部分船東已經提前考慮該型船舶帶燃料進廠修理的應急預案。這一新類型船舶的修理將為行業帶來新的機遇,也為企業帶來不小的挑戰。
原材料和人工價格持續增長、環保管控壓力與日俱增、全國多地限電限產……與會企業認為,這些讓修船企業的生存壓力劇增,也給修船市場的短期發展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多家企業表示,能否完成年度經營目標,主要還看疫情防控、限產限電等外部影響因素的變化。
打贏防疫和發展“雙線戰役”
展望2022年市場,修船企業仍有理由持謹慎樂觀態度。與會企業分析,疫情防控、限產限電使部分地區修船產能受限,抑制了產能的完全釋放,有利于修船供求關系改善;部分船舶已面臨第四個特檢期,大工程量的鋼結構換新將增加,如內底板、貨艙波型壁等;明年壓載水處理系統加裝需求量較大,加上今年很多集裝箱船一直推遲修理,都會推高明年市場需求。
相關企業分析,要準確把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形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營生產,全面落實上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的體制、機制、工作程序和標準,根據修船實際突出重點、全面防控。
同時,要著力解決疫情防控給經營生產帶來的問題和困難。疫情防控工作對船東機務、服務工程師、工程承包服務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困難和投入。相關企業直面現實,不等不靠,積極進取,努力爭取外部支持,加強與船東溝通協調,采用“云溝通”“微信小視頻”等形式,較好地解決了很多難題,保持經營生產穩定有序。
今年以來,修船行業業務結構調整加快,高附加值的改裝業務占總產值的六分之一,海工改裝和風電改裝業務的貢獻明顯。行業組織建議,應進一步加速業務結構調整,如雙燃料改裝、風電產業等均大有可為。在降成本方面,面對能源、材料、人工等成本的剛性上漲,企業應加強能源管理、材料利用、機器人應用。修船企業還應大力發揮科技創新在修船生產中的驅動和引領作用,如針對新能源船舶修理改裝的探索、關于綠色修船裝備的研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