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規劃影響造船市場:非“主力”船型有潛在機會
潛在為一些小型和小眾船型的新造船板塊提供機會,中國整體造船市場呈現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樣化發展。
聚焦非“批量”船型
一直以來市場上有關中國新造船的討論大多圍繞”批量”船型(大型散貨、集裝箱和油輪)展開。“批量”船型為中國船廠的接單主力船型,占據大部分造船產能。“批量”船型的船東客戶類型相對分散,以出口訂單為主導,受全球經濟、海運貿易和運力變化影響?死松芯吭诿堪肽甑脑齑顿Y預測報告中有詳細討論未來訂單需求。
在中國發布新的五年計劃背景下,克拉克森研究聚焦潛在受益板塊:我們認為一些小型和小眾船型的新造船板塊將有機會得到更多關注,中國整體造船市場呈現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樣化發展。有別于中國過往政策的接單目標和產品轉型倡議,此次五年計劃的提出更貼近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并很好的結合了市場需求。航運業綠色轉型為技術升級和裝備智造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圖截自克拉克森研究中文專題報告
中國造船總產能16%
聚焦的船型板塊有支線集裝箱船、LNG運輸船、郵輪以及海上風電、海上油氣船舶和平臺。這部分船約占當前中國新造船訂單/造船產能16%;其中參與海運船舶建造的船廠共計29家,參與海上油氣船舶和平臺建造的船廠達69家(擁有5艘或以上海上油氣訂單的船廠為18家),參與海上風電船舶和平臺建造的船廠為23家;部分船型中中國船東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中國船東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未來五年內支線集裝箱船、小型和大型LNG船以及海上風電船舶建造前景看好;郵輪板塊受益于疫情后游客數量增長、中國郵輪港口建設影響中長期發展前景仍然十分光明。中國船廠逐漸掌握細分市場的核心技術,如LNG船和大型郵輪制造和相關產業鏈。我們在近期發布的《中國“十四五”規劃及政策對造船市場影響分析(2021年5月)》就各細分船型的訂單潛力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圖截自克拉克森研究中文專題報告
節能環保為未來發展方向
低碳節能環保是未來船舶裝備領域主要的發展方向,航運“碳減排”目標下,LNG作為過渡燃料這一方案逐漸清晰。中國排放控制區標準的設定大大加快中國國內(尤其是內河)運輸船舶的環保進程。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LNG加注站數量將達到81個,其中大部分是內河港口。沿海國際港口如舟山、上海也紛紛打造LNG加注港口;同時替代燃料開發、節能環保裝置EST加裝會帶動造船和修船廠訂單。(本文由克拉克森研究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