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需要2000億元?航運業脫碳轉型成本高昂
全球將近99%的船舶仍在使用化石燃料,一半以上的船舶船齡超過15年,要實現到2050年的綠色轉型,航運業每年或將需要最多超過2000億元的巨額資金。
9月27日,在世界海洋日(9月28日)來臨之際,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了一份長達126頁的《2023年海運述評(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23)》報告,呼吁“公平、公正地過渡”到航運脫碳。
這份報告強調,航運業迫切需要清潔燃料、數字解決方案和公平過渡,以應對持續的碳排放和監管不確定性。目前,航運業占世界貿易量的80%以上,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3%,而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過去十年內上升了20%。如果不采取行動,到2050年航運業排放量可能達到2008年的130%。
UNCTAD表示,全球船隊幾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且船隊嚴重老化,截止2023年初全球商船平均船齡達到22.2年,比十年前增加了2年。目前,一半以上的船舶船齡超過15年,許多船舶要么過于老舊無法進行改裝,要么過于年輕無法報廢。
而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稍早發布的分析預測,未來10年需要拆解的船舶超過1.5萬艘。
報告指出:“船廠造船產能目前面臨限制,油船和干散貨船船東預計將面臨漫長的等待時間和高昂的建造價格。提升造船產能對于確保滿足全球需求的航運及其可持續性目標至關重要。”
對于有部分航商等待造船價格下降,有專家表示,未來很長時間,造船價格跌不下來。
對于航運業而言,脫碳化的緊迫性顯而易見,但該行業的最佳轉型方法仍未確定。替代燃料的前景廣闊,卻仍處于初期階段,98.8%的船舶仍在使用化石燃料。令人欣慰的是,手持訂單中有21%的船舶將使用LNG、甲醇和混合動力技術等更清潔的替代燃料。
UNTCAD還強調了數字化在加速脫碳努力中的作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可以提高航運的可預測性和可靠性,從而優化監控、航線、速度和預測性維護的性能。
報告預測,到2050年全球船隊的脫碳化轉型所需成本可能達到每年80億-280億美元。100%碳中和燃料的基礎設施每年可能需要280億至9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如果實現完全脫碳,每年的燃料成本可能會增加70-100%。這可能會影響到嚴重依賴海運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和最不發達國家(LDGs)。因為這些國家往往資源有限,而且由于地處偏遠,航運成本較高。
英國咨詢公司Shipping Strategy負責人Mark Williams表示,對于許多小船東來說,綠色轉型所涉及的成本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卻步。
Mark Williams表示:“對一些人來說,繼續從事航運的成本太高,他們的資金可以更好地用于其他地方。”
業界估計,凈零碳排、綠色轉型將使部分沒有能力建造新燃料船的航運公司被迫退出海運市場,長期來看,高成本、高運價將成為海運市場的常態。
UNTCAD秘書長Rebeca Grynspan稱:“海運需要盡快實現脫碳,同時確保經濟增長。在環境可持續性、監管合規性和經濟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對于海運實現繁榮、公平和有彈性的未來至關重要。”
為了確保公平過渡,UNTCAD呼吁建立一個適用于所有船舶的普遍監管框架,無論其注冊國旗、所有權或運營區域如何,從而避免“雙速(two-speed)”的脫碳化進程,保持公平的競爭環境。
UNTCAD技術和物流主管Shamika Sirimanne表示:“經濟激勵措施,如對航運排放征收稅費或繳納會費,可以激勵業界采取行動,從而提高替代燃料的競爭力,縮小與傳統重質燃料的成本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