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座移動式注熱平臺“熱采一號”交付
10月31日,由海油發展自主研發建造、招商工業威海金陵改造的全球首座移動式注熱平臺——“熱采一號(海洋石油162)”舉行完工交付儀式。
“熱采一號”的成功交付填補了我國海上稠油熱采移動裝備領域的空白,為規;、集約化撬動我國海上稠油資源開拓新路徑、激活“新引擎”,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端穩能源飯碗具有重要意義。
海油發展總經理周天育、中海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春生、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副總經理高學廷、威海金陵副總經理劉鑫男出席儀式并講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勘探開發部采油工程處副處長姜維東、中海石油財務有限公司天津代表處經理李想、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總經理韋龍貴,威海金陵班子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雙方項目組成員參加。
“熱采一號”長82米,寬42米,兩層甲板面積超3000平方米,相當于7個標準籃球場大小。有二十多層樓高,如鋼鐵巨人般巍然屹立。其作業水深35米,作業狀態下重達1萬多噸,可抵御16級臺風,靈活的“小身板”滿足渤海油田稠油開采移動式注熱需求。所應用的移動注熱平臺設計、高溫高壓蒸汽管線補償等多項技術為世界首創。
作為一項革新性的海洋工程設備,“熱采一號”與固定式采油平臺注熱相比具備可移動能力,依托四根高達70米的樁腿,能夠在渤海海域靈活穿梭于不同油井之間,提供共享的稠油注熱服務,之后在拖輪牽引下移動至其他作業區域,再次扎根開展新作業,大幅降低了稠油開發成本,促進稠油熱采規;優楝F實。
我國稠油資源量約有198.7億噸,僅在渤海海域,稠油儲量就占原油總探明儲量的近一半。喚醒這些沉睡的“黑琥珀”,對于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熱采一號”擁有海上油田最大的3套蒸汽鍋爐系統,可同時為6口油井快速注入溫度超過350℃的高壓蒸汽,使稠油黏度降低,成為流動性好、易開采的“稀油”,整體注熱作業效率是過去的3倍以上。
“熱采一號”由海油發展自主設計建造的國內首個海上移動式試采平臺“海洋石油162”升級改造而成。這是威海金陵今年承接的首座平臺維保改造項目,于今年1月啟動,改造重點包括新增蒸汽鍋爐系統、海水處理系統、氮氣系統等。
自年初啟動以來,項目團隊針對高溫高壓注氣管線、電纜傳輸等技術難點進行反復論證攻關,確保設備在復雜環境中高效運作。改造過程中,作業人員完成原平臺150臺設備、400噸鋼結構管線和2400余根電纜的拆除,完成新平臺550噸鋼結構的焊接和5000余節管線、3200余根電纜的安裝。新鋪設電纜145千米,相當于塘沽到北京的距離。平臺原升降系統、主發電機組、應急發電機組利舊使用,對46個艙室進行結構改造和加強,對1600平方米二層甲板及艉飄甲板重新設計制造和安裝。通過降低二層甲板高度、采用高強度鋼材等措施,“熱采一號”實際空船重量及平臺結構強度等指標高于預期,展現中國海油自主設計、研發、建造、運營注熱平臺的中國高度。
新安裝的3套蒸汽鍋爐系統成為“熱采一號”平臺的核心優勢所在,可同時為6口油井注入300攝氏度以上的高壓蒸汽,突破了傳統采油平臺只能對兩口井實施固定注熱的局限,大幅提升了稠油熱采的作業效率,為“低邊稠”油田的開發提供了更具經濟性的解決方案。
2007年,海油發展組建中國海油第一支稠油熱采團隊,經過三年攻關,完成海上油田首次稠油熱采蒸汽吞吐先導性試驗。2013年,成功研發便于運輸和吊裝的小型化蒸汽發生系統,在旅大27-2油田成功應用?蒲袌F隊從地質油藏、化學增效、井筒工藝、地面裝備等多方面協同作戰,開啟一輪輪移動式注熱攻堅,2022年先后在旅大27-2油田、金縣1-1油田成功進行4口井的移動式注熱作業,推動海上稠油移動熱采技術體系初步形成,打下了以科技之力推進稠油高效開發的基礎,打造油氣增儲上產新增長極。
17年磨一劍,“熱采一號”驚艷亮相,構建“可移動+6井同注”的優勢,創造移動式注熱平臺工程奇跡,讓稠油開發方式發生歷史性變革,大幅降低稠油開發投資和生產操作成本,為海上稠油熱采規;_發打下堅實的裝備與技術基礎,持續為渤海油田稠油中長期開發和增儲上產貢獻專業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