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港擁堵達到臨界水平,長榮海運警惕運力過剩
2024-05-29 14:30:25
來源:航運界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5月28日,長榮海運召開股東大會。會上,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指出今年上半年運力過剩,并對第三季度旺季出現轉機的情形表示樂觀。
吳光輝根據2023年運營的航線詳細介紹了長榮海運的收入,指出美國航線占收入的42%,歐洲航線占26%,亞洲航線占19%,其他航線占13%。
在長約方面,吳光輝透露,今年北美市場的長約合同價呈小幅上升趨勢。長期合同貨運量約占50%至60%,歐洲長期合同價格因談判進度而有所上漲,長期合同貨運量占比20%。
至于近期市場前景,吳光輝認為,國際貨運指數顯示市場供需出現變化,但是長榮海運的收入預計不會出現大的波動,這是由于長約合同等風險控制機制所致。
當股東提出紅海事件及其對航運運輸的影響表示擔憂時,吳光輝回應稱,這些事件造成了歐洲和新加坡的港口擁堵,導致歐洲航線的運力過剩。
他補充道,鑒于目前運費高企的環境,船公司并沒有故意操縱運力。長榮海運將調整船隊部署,提高運營彈性以應對挑戰。
由于航行時間延長,航運公司繞道紅海導致集裝箱短缺。長榮海運通常租入集裝箱,一般租期為5-7年,但現在情況變化了,建造集裝箱可能比租賃更有好處。
事實上,據航運界網了解,5月以來,長榮海運訂購集裝箱達27500個,大幅擴充自有集裝箱持有量。
而吳光輝提及的新加坡港口擁堵問題,航運界網追蹤報道,新加坡港母親啊擁堵已達到臨界水平,加劇了船舶和集裝箱的短缺。
Linerlytica數據顯示,集裝箱船在新加坡靠泊需要等待長達7天的時間,最近排隊的船舶高達45萬TEU。
全球港口擁堵正在惡化,導致200萬TEU的運力滯留,占船隊的近7%,這導致運力進一步緊張。
新加坡的擁堵主要是由于紅海危機造成,以及航運公司跳過了馬來西亞巴生港。在正常情況下,船舶抵達新加坡后即可靠泊,或者最多等待半天。
Linerlytica報告稱,“嚴重的擁堵迫使一些航運公司取消了原定的掛靠新加坡港計劃,這將使問題進一步惡化,這將加劇其他港口的問題,這些港口將不得不處理額外的貨運量。延誤還導致船舶聚集,這導致了其他港口的溢出擁堵和時間表中斷。”
Linerlytica表示,預計6月份港口擁堵將加劇,迫使班輪公司確保集裝箱的供應,并進一步租用船舶。
港口擁堵給運價帶來了巨大的上漲壓力。與此同時,由于需求增加,運力緊張以及空箱緊缺,導致關鍵港口的延誤正在增加,尤其是在亞洲地區。東南亞港口占全球瓶頸的26%,而東北亞港口占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