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V:采取區域合作模式能助力東盟地區更快地實現脫碳目標
亞太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和能源脫碳一直是行業討論的熱點問題,東盟區域的脫碳行動尤其值得關注。近日,DNV發布了一本白皮書《東盟互聯研究》,深入研究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成員國內部脫碳的關鍵方面。這項全面的研究探討了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合作如何能夠顯著降低成本并加速向清潔能源的過渡。
白皮書關鍵洞悉
降低成本的潛力:通過采用統一的區域戰略方法,東盟國家有望減少掉8000億美元大手筆的脫碳費用。這種方法涉及跨境電力互聯、建立氫網絡和儲能基礎設施。
凈零排放愿景:到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愿望在東盟成員國中得到廣泛認同。不過,到目前為止,朝這方面努力的動作還囿于個別國家。
東盟電網:東盟電網的建立旨在滿足該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加強能源安全,并促進清潔能源從富余國家向短缺國家的運輸。
三種情景模式
研究中,DNV為2050年前的東盟電力部門模擬出了三種情景模式:
單打獨斗模式:各國僅依靠自己的資源去努力脫碳。
適度互聯:基于“東盟可再生能源目標案例”,該方案包括傳輸電力有限且無氫網絡的跨境電力互聯。
區域合作:國家間無限制的資源共享,涉及電力互聯和氫能網絡。
區域合作的優勢
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最小化:區域合作顯著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的必備級別
節約成本:DNV估計,與單打獨斗的方式相比,區域合作可以從東盟脫碳的總體凈成本中削減8000億美元(約11%),與適度互聯相比,成本將減少3000億美元(約5%)。
具體建議
根據DNV的調研結果,該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建議,以克服脫碳的技術、經濟和政策障礙。這些建議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行動。如果您想全面了解東盟國家的脫碳策略,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獲悉報告具體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