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個航運期貨品種上市的背后
2024-12-02 20:31:59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指數信息技術研發青年團隊。受訪者供圖
航運指數期貨,作為航運高端衍生品,全球各航運中心城市都在努力嘗試開發。歷經二十年接續奮斗,全球首個依托我國指數開發的航運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2023年8月成功上市。這是中國首個航運期貨品種,也是我國首個服務類和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11月11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已掛牌交易10個合約品種,成功現金交割4個合約,所有合約累計成交4387.23萬手,總成交金額36697.26億元,日均成交金額123.98億元。據國際期貨業協會(FIA)統計,2023年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居全球航運衍生品第一,遠超其他航運衍生品。根據該統計,預計2024年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將穩居全球成交量第一的位置。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采用的交易標的正是上海航運交易所編制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下稱:SCFIS)歐洲航線。而為指數的平穩運行提供技術保障的其實是一個以年輕人為骨干的集體——航運指數信息技術研發青年團隊,團隊共12人,90后占了七成。
二十年接續攻關成就“全球首個”
早在2003年,上海航交所就開展了航運指數期貨交易研究。二十多年來,盡管每一步都舉步維艱,航交所青年始終懷著推動航運指數期貨上市的夢想,一代接著一代干,從學徒到師傅,從指數新兵成長為指數尖兵。
航運指數信息技術研發青年團隊。受訪者供圖
項目自2019年起連續三年被列為上海市委、市政府重點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研發的整個過程充滿挑戰,上海航交所成立了以青年為骨干的攻關小組,面臨疫情和上市時間的雙重壓力,迎難而上,從航線選擇到編制方法確定再到建立完整的風險防控體系,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最終,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
為指數插上科技“翅膀”
一個新指數從研究到正式發布,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有人不是很理解,不就是幾個數據的加減乘除嗎,需要如此復雜的流程嗎?但實際上,指數一旦對外發布了,就一定要科學、準確、可靠,經得起市場檢驗,就好像鐘表匠打磨出一塊手表一樣,做到分秒不差。為了這份追求,編制方案經過多輪專家論證,廣泛征求外部反饋意見和不斷修改完善。航運指數期貨對指數的研發要求更高于其他的指數,光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數據測算量就要達到上百萬級。更關鍵的是,SCFIS作為一個“交易型”指數,區別于其他指數的重要一點就是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驗證性。為實現這一點,SCFIS的數據采集模式進行了革命性改變,開創地使用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對接模式,通過技術手段直接從編委會單位的生產系統中獲取符合指數定義的數據作為指數的數據源。為實現全自動化,團隊自主設計開發了“數據采集”“提單核證”“指數編制”“預警處理”等四大系統。SCFIS也成為全球首個采用成交數據編制的運價指數。
為交易加上“安全鎖”
航運指數期貨交易,安全是底線。盡管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已平穩運行一年多,但團隊時刻不敢放松安全這根弦,一直在不斷深化、固化更安全、可靠的指數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團隊從零開始做起,各個方案不斷地被修改、甚至推倒重來,經過不斷的研究、探索與迭代,掌握了包括“零信任網絡架構”“HTTPS雙向認證”“數據加密”和“數字簽名”在內的多項關鍵技術,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SCFIS 網絡安全防護保障系統,相當于為航運期貨指數加上一把牢固的“安全鎖”。
航運指數信息技術研發青年團隊。受訪者供圖
為了進一步保障系統中報送數據的完全性和準確性,團隊還開發了數據質量管控子系統,能回收、比對和評估編委會單位的報送數據,自動識別并標記出存在的差異點,并將這些差異點回饋給相關編委會單位,供其詳細審查和確認。這一套流程不僅有助于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的數據錯誤或不一致之處,還能夠幫助編委會單位更加精準地核對數據間的差異原因,從而有效控制并提高報送數據的質量,進而為SCFIS的整體安全可靠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團隊還與航交所的指數編制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構建起了較為完善且符合國際規則的指數內外部治理體系。2024年,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根據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價格報告機構原則》,對SCFIS歐洲航線出具了無瑕疵鑒證報告,標志著上海航交所對SCFIS的治理已達到國際水平。
積極擁抱航運業“三化轉型”
2024年,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方案》。
在今年10月舉辦的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龔正表示,航運業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的三化轉型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時代的機遇。上海將加快補齊高端航運服務短板,促進航運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面對航運業“三化”轉型的趨勢,團隊深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積極探索將先進的AI大模型技術應用于軟件開發的各個環節,包括產品設計、架構規劃、編碼實施以及測試階段。近期,團隊已開始嘗試把AI技術應用到指數評述自動生成等實際業務應用中。團隊收集了近年來大量的航運行業專業評述專欄文章以及其他行業相關新聞資料,著手訓練具有航運行業專業能力的大語言模型,并利用大語言模型的調優技術架構對模型進行低秩微調,進一步提升了大語言模型在航運領域的專業能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當下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航運指數信息技術研發青年團隊將繼續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助力更多的“上海航運指數”成為世界航運市場的晴雨表,夯實更多品種的航運指數具備期貨交易基礎,不斷提升航運指數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航運指數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以建設航運強國新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