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億元!希臘船東成去年新造船市場最大“金主”
隨著油船訂單復蘇,希臘船東去年成為了新造船市場上最大“金主”,訂船量創下過去十年新高,而中國造船廠無疑是希臘船東本輪“訂船熱”的最大贏家。
根據克拉克森近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造船市場回顧報告,去年全球新造船投資總計1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74.71億元),同比下滑17%。其中,希臘船東成為新造船市場上最大投資方,總計投資約1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5.17億元),相比2022年的113億美元增加了60%,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去年希臘船東訂造了267艘新船,總計2660萬載重噸,按載重噸計算創下自2013年3240萬載重噸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中國船東去年新造船投資從2022年的240億美元下滑至1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6.87億元),同比減少34%,排名也從2022年的全球第一滑落至第三位。日本船東依然位居第二,但投資額同樣有所減少,從2022年的183億美元降至1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2.85億元),同比下滑11%。
總體而言,去年歐洲船東新造船投資同比增長6%達到536億美元,亞洲船東新造船投資同比下滑25%降至456億美元,這是自2018年以來歐洲船東新造船投資金額首次超過亞洲船東。
克拉克森指出,2023年希臘船東新造船投資逆勢大增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油船訂單的增長。按載重噸計算,去年油船新船訂單增加222%,從2022年的1040萬載重噸增至3360萬載重噸;散貨船新船訂單也增加了12%,從3590萬載重噸增至4020萬載重噸。另外,雖然去年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下降43%,從280萬TEU降至160萬TEU,但這一數字仍然處于歷史高位。
去年在新造船市場最為活躍的兩大希臘船東分別是George Procopiou和George Economou,總計訂造了超過70艘油船和散貨船。此外,Angeliki Frangou、Evangelos Marinakis和Leon Patitsas也訂造了約30艘油船和LNG船。
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臘船東本輪大手筆“訂船潮”中,中國船企成為獲益最大的一方。僅George Procopiou一家去年就在中國船廠訂造了多達52艘新船,其中包括30艘油船和22艘散貨船,總價值高達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3.24億元);此外,Procopiou去年還在韓國HD現代重工訂造了5艘20萬立方米LNG船。憑借總計55艘656萬載重噸新船訂單量,George Procopiou旗下船東公司Dyancom也成為去年新造船市場上訂船最多的船東。
與此同時,George Economou去年在中國船廠訂造了22艘新船,包括8艘油船和14艘散貨船。此外,該船東去年還在韓國三星重工訂造了2艘88000立方米超大型LPG/液氨運輸船(VLAC)。
克拉克森的報告指出,在三大船型之外,去年汽車運輸船新船訂單創下歷史新高,共計80艘,總價值81億美元。液化氣船訂單同樣居高不下,去年出現了68艘VLGC訂單和66艘LNG船訂單。而且隨著郵輪市場的復蘇,一些大型船舶建造項目也開始提上日程。
報告稱,2023年新造船市場總體良好,新船訂單量大單了1723艘1.086億載重噸4170萬CGT,訂單總價值1150億美元。其中中國船廠在全球新造船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接單量2490萬CGT,占總訂單量的60%。新造船價格一路高漲,目前距離2008年的峰值水平僅相差7%。
2023年,全球造船廠完工量同比增長10%達到3500萬CGT。其中中國船廠完工量1750萬CGT,按CGT計算占比首次達到50%,超過韓國船廠的26%和日本船廠的14%?死松A測,全球造船廠完工量將大幅增長,2024年和2025年每年完工量將達到4000萬CGT,這主要是受韓國船廠完工量增長的推動。
截止2023年年底,全球手持訂單量同比僅增長4%至1.24億CGT,手持訂單總價值達3670億美元,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手持訂單占全球船隊運力的12%。按噸位計算,50%的手持訂單為替代燃料船舶。當前手持訂單大約相當于3.5年的工作量。
克拉克森研究董事總經理Steve Gordon總結表示:“2023年是全球造船業產量恢復、價格上漲和訂單充足的一年。雖然2024年新船交付以集裝箱船和LNG船為主,但新訂單將向油船和散貨船傾斜?紤]到當前整個航運業現金流良好,以及潛在的船隊更新需求增加,預計2024年造船廠將再次獲得大量新船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