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克森研究市場分析:中國造船集團分類
2024-08-14 21:03:58
來源:克拉克森研究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對比2021年初,克拉克森研究追蹤的有交付記錄的中國船廠數量增加43家,同期造船產能增長26%。更多接單船廠重新進入到全球船東、銀行機構和各供應商的視線中。在我們造船分析系列里,首先介紹克拉克森研究針對造船企業的分類。
造船集團分類
2021年,克拉克森研究正式發布了全球造船集團的大小分類。我們將造船企業(以集團公司為單位)分為以下三類:
1. 大型造船集團/船廠:過去三年年平均交付量50萬修正總噸以上;
2. 中型造船集團/船廠:過去三年年平均交付量10-50萬修正總噸;
3. 小型造船集團/船廠: 過去三年年平均交付量10萬修正總噸以下。
克拉克森研究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8月初,在過去三年即2021-2023年間有過規模以上*船舶交付記錄的全球造船集團公司共計419家,其中中國擁有192家造船集團。如果以單體法人公司船廠計,中國共計242家船廠。
*規模以上為1000總噸及以上船舶,不包括內河船舶。該統計不包括非船型海工裝置。
中國大型造船集團
位于第一梯隊的中國大型造船集團十分穩定,共5家造船集團。其中3家國有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中遠海運重工和招商局工業集團。另有2家大型民營造船集團:揚子江船業和新世紀造船?死松芯拷y計,5家大型造船集團最近幾年接單占據中國造船總接單量的60-70%。
這5家造船集團近三年(2021-2023)新船交付量已超過上一輪周期(2008-2011)交付量。對比上一輪造船周期,以國有大型船廠為例,集團公司合并重組后效率大幅提升,船型產品向高端船型升級,有助于交付量的提升。此輪周期上行,船廠利潤的提升也使得大型造船集團開始產能擴張計劃。其中2家民營造船集團通過產能擴建,克拉克森研究估算未來計劃增加15-25%的產能。國有船企則更多以設施升級,利用率優化的手段提升產能。
中國中型造船集團
當前造船市場的火爆,大型造船集團以外的溢出效應十分明顯。大型LNG運輸船、大型集裝箱船快速占領大型造船集團的船臺,船東訂單流向中型造船集團?死松芯拷y計,中國中型造船集團接單份額自2011年12%的低點上升至2023年的24%。中型造船集團數量顯著增加,目前中國有15家中型造船集團,其中7家國有造船集團,8家民營造船集團。
中型造船集團中,國有造船集團成為中堅力量。上一輪周期下行后,國有企業完成了一些民營船企的收購,如廈門象嶼集團(南通象嶼海裝)收購南通明德重工;國機集團(蘇美達船舶)收購揚州大洋造船;蕪湖造船廠收購威海三進船業;中集集團(中集安瑞科)收購南通太平洋海工。民營船廠中,在上一輪周期中就已具備穩定交付能力的活躍船廠是此輪訂單增長的最早獲益方,如常石集團舟山造船、江蘇韓通集團。此外,我們也看到上一輪周期后新涌現的民營船企如江蘇新長江集團(舟山長宏)、浙江新洲造船,通過穩定經營逐步擴大建造能力。
其他
中國依然有數目眾多的其他船廠,這部分船廠過去三年年均交付在10萬修正總噸以下?v觀當今全球造船業格局,未來更多的產能靈活性來自中國?紤]到當前中國船廠產能的重啟和擴建,會有更多船廠加入到中型造船集團行列?死松芯拷y計當前船廠在手訂單量,目前有4家造船集團/船廠在兩三年后都有望成為年均交付大于50萬修正總噸的大型造船集團。
我們會爭取在后續和大家分享更多造船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