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機中的機遇!船公司和胡塞武裝或成紅海危機“贏家”?
2024-12-25 19:34:40
來源:漫航觀察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漫航觀察網(MNavigation)消息,隨著紅海地區胡塞武裝的持續攻擊,航運公司紛紛調整航線以規避風險,“船只‘關閉’以躲避胡塞武裝的襲擊”成為頭條新聞。在2023年末的一系列襲擊事件逐漸演變為有組織的軍事行動后,商業航運的預測和計劃幾乎被打亂,航運市場的前景變得撲朔迷離。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航運公司和胡塞武裝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卻帶來了意外的“收益”。
航運公司的意外“勝利”
航運公司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的應對策略是靈活的,甚至可以說是“乘勢而上”。隨著胡塞武裝的襲擊頻繁,越來越多的航運公司選擇繞行好望角,這一決策不僅增加了航行的時間和成本,也為航運公司帶來了巨額的附加費用。在2024年初,業內的預測紛紛指向這一變化,航運公司通過調整航線,成功提升了收益。
到了5月,馬士基和ONE等主要航運公司的財報出爐,第一季度的業績都超出了市場預期,航運公司在附加費用上的收入顯著增長。臺北船東協會主席、前陽明海運首席執行官鄭正茂曾指出:“只要胡塞武裝的襲擊持續,航運公司繞行的情況就不會停止。”這一言論無疑揭示了航運公司在危機中的“順勢而為”。“觀望”成為了航運公司季度報告中的常見態度,但無論如何,穩定的附加費用收入依然使得運營商的財務數據保持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繞行非洲的航程時間大幅增加,航運公司不得不投入更多運力,以應對市場需求的激增。這一決策不僅緩解了航運瓶頸,也導致了行業中一定程度的噸位短缺,從而進一步推高了運費。航運公司在這場危機中的戰略調整,不僅保證了其在短期內的財務增長,也為其未來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胡塞武裝的“意外財富”
然而,這場危機中不容忽視的另一個“贏家”則是胡塞武裝。作為一個非國家行為體,胡塞武裝的崛起與其在紅海地區的軍事行動息息相關?刂屏税筒·曼德布海峽這一重要國際航道后,胡塞武裝不僅在軍事上占據了有利位置,也在經濟上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根據業內的報道,胡塞武裝從船只“過路費”中獲取了可觀的收入。到2024年,胡塞武裝已經通過對航運公司收取“保護費”累計獲得了大約20億美元的收入,而每月流入其賬目的資金更是達到1.8億美元。
有分析指出,這些資金來源于一些航運公司,特別是那些無法選擇繞行非洲航線的公司。這些航運公司為了確保航運暢通,選擇向胡塞武裝支付一定的費用,以確保其船只能夠不受干擾地通過巴布·曼德布海峽。甚至有傳聞稱,在意識到附加費用的潛力之前,一些大型航運公司如赫伯羅特和馬士基曾考慮過直接與胡塞武裝達成協議。然而,在局勢逐漸明朗并且附加費政策生效后,這些公司不得不公開否認這一點。
胡塞武裝的資金來源不僅僅來自航運公司,也包括一些中東國家的“援助”和其他渠道?紤]到伊朗在此事件中的角色,胡塞武裝的資金鏈可能受到多個方面的支持,這一收入模式使得胡塞武裝在軍事行動上有了更強的資金后盾,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地區的安全緊張局勢。
國際航運的“代價”
這場危機揭示了航運行業面臨的復雜現實。航運公司雖然在短期內通過增加附加費用和調整運力實現了利潤增長,但也因此暴露出全球航運安全的脆弱性。埃及蘇伊士運河的收入大幅下降,埃及政府面臨約6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進一步表明了航運業與地緣政治的密切關聯。航運公司一方面需要確保航行暢通,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在利益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
對于航運公司來說,長期依賴附加費用的盈利模式并不可持續。隨著航運安全形勢的不斷變化,航運公司必須加強對市場風險的預測和應對能力,探索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同時,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對該地區航運安全的監管,推動多邊合作,以減少非國家行為體對國際航道的控制和干預。
紅海危機無疑為航運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商業機會。航運公司通過調整策略獲得了短期利益,但這種“危機中的轉機”是否能夠持續,仍然需要時間的檢驗。胡塞武裝則通過控制航道獲得了巨額財富,但這也使得該地區的安全局勢更加復雜和不穩定。
未來,航運業必須更加關注全球航運安全的穩定,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并在變幻莫測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找到更為穩健的前行之路。只有如此,航運業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全球市場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真正的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