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船巨頭啟動“核戰”!中韓造船業競爭再升級!
為搶占新一代環保能源船舶市場,避免被中國船企全面壓制,韓國造船巨頭HD現代“豪賭”核動力,計劃斥巨資強攻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SMR)動力船研發,試圖以顛覆性技術重奪新能源船舶霸權。
發行可轉換債券籌資30億元人民幣,一半投入SMR動力船開發
據韓國業界消息,HD韓國造船海洋近期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EB)籌集到6000億韓元(約合30億元人民幣)資金,其中約2000億至3000億韓元將用于SMR動力集裝箱船的開發等項目。SMR動力船舶以核能作為動力源,相較于傳統化石燃料,效率大幅提升同時還可減少燃料儲罐的空間,意味著可以裝載更多貨物。
韓國業界相關人士指出:“HD韓國造船海洋2023年全年的研發投入為1624億韓元,而此次為開發一種船型就投入3000億韓元,這是極為罕見的。若開發成功,有望在全球造船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HD韓國造船海洋計劃,到2030年完成船用SMR模型開發。2022年11,該公司向被視為SMR市場領軍者的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創辦的美國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MR)企業泰拉能源公司(Terra Power)投資3000萬美元,正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做的努力。同時,HD韓國造船海洋還在推進海上浮式核電站(FNPP)的開發。
2022年11月,HD韓國造船海洋與Terra Power簽訂投資合同,向后者投資3000萬美元,合作開發鈉冷反應堆Natrium技術。
Terra Power創辦于2008年,是擁有新一代反應堆設計技術NatriumTM的創新型核能企業。Terra Power擁有的鈉冷高速反應堆、熔融鹽原子爐等技術,不僅在電力生產過程中不排放溫室氣體,而且與大型核電站相比,發生泄漏、爆炸等事故的危險性較低,因此作為環保未來能源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Natrium采用鈉作為冷卻劑,可利用快中子,也可利用熱中子。因此,燃料中任何可裂變同位素都可發生鏈式反應,從而使反應持續進行,直到燃料中沒有可裂變元素。這就決定了鈉冷反應堆可使用傳統反應堆廢棄的乏燃料作為燃料,真正形成核燃料的循環利用,其經濟性和環保性大為提高。據了解,鈉冷反應堆儲熱比電池儲能的成本要低10倍左右。
HD韓國造船海洋計劃,將以與Terra Power的合作為基礎,利用HD現代重工擁有的核能技術力量尋找新的業務機遇,從長遠著手搶占海上核能發電、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未來技術。
此前,HD現代重工參與了韓國型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KSTAR)和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核心設備開發,培育了新一代能源的技術力量。
HD韓國造船海洋2022年向Terra Power投資時,正值全球造船市場行情開始好轉,公司的資金儲備增加,便將目光投向“超級差距船舶”的開發。不過當時SMR動力船技術尚不成熟,就連陸上商用SMR也還未得到廣泛應用。
即便如此,HD韓國造船海洋并未放棄SMR動力船的開發計劃。該公司認為,僅依靠提升現有船舶性能,難以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戰勝中國。隨著近年來SMR技術的逐步完善,HD韓國造船海洋下決心投入最高3000億韓元,在2030年前完成SMR動力船的開發,并由HD現代集團首席副會長鄭基宣親自負責此項工作。
據悉,HD韓國造船海洋正在研發的船用SMR,計劃采用Terra Power首創的熔融氯化物快速反應堆(MCFR)技術,預計2030年投入使用。相較于傳統反應堆,MCFR能夠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運行,發電效率更高且無排放。其燃料使用周期為20至30年,與船舶的使用年限(20至25年)相匹配,而且核反應堆體積較小。
近年來,HD現代集團陸續發布了《氫夢2030路線圖(Hydrogen Dream 2030 Roadmap)》和2030年愿景(VISION2030),一直致力于核、氫、氨、甲烷等新一代能源技術開發。HD韓國造船海洋相關人士表示:“SMR是全球脫碳化趨勢下具有巨大成長可能性的市場。公司將持續開發核能領域技術,著手搶占新一代環保能源船舶市場。”
江南造船前年已公開SMR動力箱船設計,韓國船企有點“慌”!
今年2月25日,HD韓國造船海洋宣布,為了確保運營資金,將發行6000億韓元的可轉換債券。此次可轉換債券是以HD韓國造船海洋持有的1730576股HD現代重工股份為交換對象。這相當于HD現代重工股票總數的1.9%。債券利率為0%,期限為5年。轉換價格為每股346705韓元(約合1753元人民幣),以基準股價的10%附加率發行。該公司計劃,將籌集的資金用于SMR、氫燃料電池、海上風電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及投資資金來源。
HD韓國造船海洋人士表示:“根據利率下調、行業相關市場內形成積極評價等友好環境,公司決定發行6000億韓元的可轉換債券,籌集的資金將用于確保未來新增長動力的研發和投資資金來源。”
其中,用于SMR動力船開發的資金為2000億至3000億韓元,這一金額涵蓋了股份投資、研究費用等各項開支。由于開發的是全球首創船舶,投資費用必然高昂。其余資金將投入到氫燃料電池和海上風電等領域的開發,目標是2027年完成陸用氫燃料電池的開發,2028年完成船用氫燃料電池的開發。
HD韓國造船海洋加大“超級差距船舶”的研發投入力度,主要是受到中國造船業競爭的影響。中國船企憑借低廉的人工成本和政府支持,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去年,中國在全球商船市場的占有率達到70%,遠高于韓國的16%。有分析指出,中國的江南造船甚至在2023年就公開了SMR動力集裝箱船的設計。因此,若不積極應對,HD韓國造船海洋很可能在SMR動力船市場失去主導權。
據了解,在2023年12月初舉行的中國國際海事展上,中國船舶集團江南造船發布了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核動力集裝箱船設計,并獲得DNV的原則性批準(AiP)。
該型船采用國際第四代堆型熔鹽反應堆解決方案,其安全性高、反應堆高溫低壓運行,在原理上規避堆芯融化,具備防擴散與固有安全特征。采用無序耐高壓容器與管路,即便發生破口事故,在環境溫度下迅速凝固,事故后除正常停堆手段外還可以把熔料鹽排出堆外,實現快速停堆、防止事故擴展。此外,該型船動力裝置布置于船舶安全位置,電力系統采用雙側冗余設計,充分保證供電系統安全,并具備從人員聚集區應急撤離功能。
以核能為動力、取代燃油或LNG的SMR動力船舶,不僅燃料效率高,還能實現零碳排放,被韓國業界視為“夢想船舶”。不過,盡管SMR動力船有望成為造船市場的“游戲改變者”, 但仍需克服成本高昂這一障礙。在陸上建設一座100至300兆瓦(mw)的SMR,所需費用在1萬億至3萬億韓元之間。HD韓國造船海洋開發的是70兆瓦級SMR,以目前標準估算,成本也高達數千億韓元。
以今年2月的價格為例,一艘15000TEU集裝箱船價格為4000億韓元(約合2.75億美元),相比之下,SMR動力船的成本顯得較高。這也是為何業內認為,實現SMR動力船的商業化必須依靠規模經濟。
此外,由于SMR動力船使用核能,安全性也是一個關鍵問題。一旦船舶出現事故,船企需向訂造方支付巨額賠償金,從船運公司的角度出發,對此不得不持謹慎態度。
對此,HD韓國造船海洋相關人士表示:“各項目的投資金額不便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