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2024年集裝箱船如何變身為海上“印鈔機”
2025-01-07 19:48:38
來源:航運界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界網消息,紅海危機“意外”地拯救了2024年集運市場。2024年有望成為集運業歷史上利潤第三高的一年,僅次于2021年和2022年,集裝箱船也變身為海上“印鈔機”。
事實上,船舶是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在連接全球市場,促進商品流通,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可靠性中發生著的關鍵的作用。
Alphaliner2025年1月6日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增長了10.2%,船隊達到7189艘,艙位3144萬TEU,新增船舶406艘或291萬TEU。
2024年新增運力創新高
具體而言,2024年新交付集裝箱運力創歷史新高,總計479艘集裝箱船,新增運力達到了創紀錄300萬TEU。與此同時,僅有67艘集裝箱船(93475TEU)被拆。2024年全年運力的凈增長率高達10.2%。
根據Alphaliner分析師的說法,由于紅海危機導致繞航非洲,需要額外的運力來維持周班服務。其中59%或172萬TEU新增運力被部署到亞洲-歐洲航線,導致亞歐航線船隊增長了31%。
事實上,Alphaliner數據顯示,2025年1月6日,跨大西洋航線每周實際運力為146859TEU,較2024年1月4日下降12603TEU或-7.9%;跨太平洋航線每周實際運力為560830TEU,同比增長33705TEU或6.4%;亞歐航線每周實際運力為480843TEU,同比增長45155TEU或10.4%。
Alphaliner表示,亞洲至美國航線貨量增長非常強勁,但新增運力僅5.1%被部署到跨太平洋航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拉美航線的運力增長顯著,新增運力中16.9%被部署到拉美航線。分析師指出,在過去12個月里,拉美航線新增85.3萬TEU名義運力,同比增長22.4%。
太平船務運力增速最高
Alphaliner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內,地中海航運(MSC)運力增加了69萬TEU或12.3%。而太平船務(PIL)運力同比增長了29.9%,增速最高;緊隨其后的是以星(Zim)和赫伯羅特,分別增長26.0%和18.7%。頭部班輪公司中,只有陽明海運的運力同比減少了3086TEU或下降0.4%。
其中,MSC市場份額達到20.2%,運力超過馬士基189萬TEU,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集裝箱船訂單創新高
事實上,盡管大量訂單和“運力過剩”像高懸在班輪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一樣,但包括MSC、達飛集團、馬士基、太平船務、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Zim、萬海航運等頭部班輪公司更傾向于不斷超額訂購新船,盡管各自的戰略和出發點不同。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已確認的集裝箱船訂單總量已超過440萬TEU,再創歷史新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SC在2024年至少訂造了56艘,使其在手訂單增至139艘,209萬TEU,占現有運力的33.2%。馬士基目前的手持訂單54艘,77.5萬TEU,占現有總運力的17.5%。
與此同時,太平船務和萬海航運手持訂單占現有運力分別達到60.3%和58.5%,也表明他們正在顯著擴張自己的船隊,為未來全球航運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做好充分準備。
集裝箱船“滿負荷”運營
Alphaliner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全球僅約有58艘(約20萬TEU)的船隊處于商業閑置狀態。換言之,全球3144萬TEU集裝箱船隊中只有0.6%處于閑置狀態,集裝箱船舶可以被視為“滿負荷”運營。
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可靠性
簡言之,航運是所有商業交易的核心,90%的世界貿易通過海洋來運送。從單位成本的角度而言,海運因其運輸量大和成本低,成為最經濟的運輸方式;從環保的角度來看,海運也是碳排放最少的方式。
事實上,船舶是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在連接全球市場,促進商品流通,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可靠性中發生著的關鍵的作用。
當今世界正進入“大爭之世”,國際地緣政治環境復雜多變,不同的危機正成為新常態,全世界都在呼吁應著眼于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可靠性。
展望2025年,紅海危機持續,罷工、特朗普關稅2.0和聯盟重組也將對集運業產生重大影響?偠灾,在航運界網看來,這些都將不是事,即將交付大量新造船可能會再立新功。
換言之,集裝箱船舶作為物流的“標準化”的運輸工具,需要保有一定的運力“冗余”,這不僅有助于保持市場的穩定運行,而且運力冗余也為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提供靈活性,這對貨主和全球價值鏈來說,都是“利好”,有助于提升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