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抄底”回歸
2025-03-19 19:54:56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航運市場再起波瀾:被譽為“挪威船王”的John Fredriksen再度出手,以大手筆資本運作震撼市場。外界普遍認為,這位歷經數十年風雨的航運巨鱷或已漸露退意,甚至傳出其正逐步撤出干散貨業務的猜測;然而,最新披露的動態卻顯示,其布局正以一種極為“主動”的姿態重新回歸干散貨領域。
在短短兩周內,Fredriksen完成了兩筆頗具市場沖擊力的操作:前腳以12億美元出售Golden Ocean控股權,后腳便斥資1.97億美元拿下美國上市干散貨巨頭Star Bulk 10%股份。
具體來看,他旗下Famatown Finance于近期購入了Star Bulk Carriers 10.07%的股份,合計1180萬股,按周二收盤價每股16.68美元計算,這筆投資金額近1.97億美元。
3月初,Golden Ocean宣布Fredriksen旗下Hemen Holdings將其持有的40.8%股份全部出售給Saverys家族旗下的CMB.Tech,成交總金額約12億美元。從交易價格來看,CMB.Tech以每股14.49美元的高溢價收購,而當時Golden Ocean的市場收盤價僅為10.08美元,溢價幅度高達45%,相較于凈資產估值也溢價20%至46%。這種明顯超出市場預期的定價,讓業內人士紛紛贊嘆為“教科書式”的資本套現操作。
這一進一出的操作,既像是一場精準的資本套利,又似乎暗藏更深的戰略圖謀。Fredriksen究竟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估值密碼:低買高賣
從財報來看,兩家公司在2024年整體表現不俗。Star Bulk全年總營業收入約12.65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凈利潤約3.05億美元,實現75.5%的驚人增幅;EBITDA更是達到5.47億美元,同比增長45.1%,調整后數據亦高達5.25億美元,同比增長38.3%。如此亮眼的盈利數據,無疑為公司在當前估值低迷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Golden Ocean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9.7億美元,同比增長9.3%;營業利潤達到3.1億美元,同比增長66.7%;稅前利潤則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98.4%;調整后EBITDA為4.3億美元,同比增長27.2%;凈利潤約2.2億美元,每股凈利1.12美元,同比增長近翻倍。此外,其船隊的租金表現亦頗為亮眼,海岬型船隊的日均TCE為27067美元,同比大幅攀升41.4%,而整個船隊的日均TCE則達到22680美元,同比增長26.7%。
然而,更為關鍵的是估值密碼?v觀Star Bulk股價走勢,去年年中曾攀升至27美元高位,隨后出現調整,最低回落至約14.30美元,如今處于16.68美元的水平,較去年高位下跌約47%。
在整體市值略低于20億美元的背景下,不難發現Star Bulk凈資產價值與實際股價之間存在明顯折讓,而這或許正是船王看中的“估值修復”契機。
當前Star Bulk市盈率為5.96倍,而Fredriksen出售Golden Ocean資產時市盈率達到了12.94倍。從這一角度來看,Fredriksen實質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高低切換”:以接近13倍市盈率出售資產,再以6倍市盈率購入更具規模效應的標的。這種操作堪比巴菲特在2008年高拋金融股、抄底鐵路資產的經典手筆。
船隊構成:轉向多元
深入分析兩家公司的船隊構成,更能洞察Fredriksen的布局深意:
Star Bulk船隊(151艘)
海岬型/紐卡斯爾型:33艘(占比21.8%)
超巴拿馬/卡姆薩爾型:52艘(34.4%)
極/超靈便型:70艘(46.3%)
Golden Ocean船隊(91艘)
海岬型船:59艘(64.8%)
巴拿馬型船:32艘(35.2%)
這種結構差異暗含風險:Golden Ocean的船隊集中于海岬型和巴拿馬型,盈利高度依賴大宗商品運輸周期;而Star Bulk的多元化船隊覆蓋從紐卡斯爾型到極靈便型的多個細分市場,能更好應對需求波動。其極/超靈便型船占比近半,這類船型因承運品類多元(糧食、煤炭、小宗散貨)且適配新興市場短途貿易,在碎片化貿易時代更具韌性。
Fredriksen的選擇,實則是用Golden Ocean的“單項冠軍”估值,置換Star Bulk的“全能選手”潛力。
對于Star Bulk而言,得到Fredriksen的青睞不僅意味著一筆資金的注入,更象征著資本市場對其未來前景的高度認可和戰略信心的加持。Fredriksen的背書效應不容小覷。歷史證明,得到他支持的公司往往能享受估值溢價。Star Bulk的股價或因這一投資獲得提振。
另一方面,Star Bulk通過9次并購整合形成現有規模,而Fredriksen正是航運業最頂級的整合大師。其參股可能觸發橫向整合的可能:再次吸收中型散貨船東擴大規模優勢。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81歲的Fredriksen,正面臨職業生涯與家族傳承的交匯點。他的雙胞胎女兒Kathrine和Cecilie明確不愿接管航運業務的日常運營,這迫使他重新審視資產配置。出售Golden Ocean的控股權,剝離管理復雜的資產,轉而持有Star Bulk的少數股權,既保留了家族在航運業的影響力,又減輕了未來管理的負擔。這種“精簡帝國”的操作,或許是他為家族辦公室鋪路的深遠一步。
當業界爭論Fredriksen是否“廉頗老矣”時,這位資本獵手用行動證明:真正的航運王者,從不被資產所困,而是永遠站在資本與產業的交匯處,冷眼旁觀周期的潮起潮落。
其投資Star Bulk的本質,是看透了一個殘酷真相——在航運業的數字時代,船隊的物理噸位已非決勝關鍵,通過資本運作掌控行業定價權與標準制定權,才是真正的“無敵艦隊”。
這場看似突兀的轉身,或許正在書寫航運史的新劇本:當舊時代的船東們還在甲板上眺望海平面時,新一代的規則制定者已在資本市場的云端重構游戲規則。而Fredriksen,依然是那個最危險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