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隊規模全球第七!德國海運業繼續保持彈性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優先事項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德國海事行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
德國船東協會(VDR)年度會議上披露的統計數據表明,德國船東在確保貿易、就業和經濟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德國的商船行業依然是一支強大力量,支持著近50萬個就業崗位,并且確保了基本商品在德國的穩定進出口。
德國目前擁有一支1764艘船的船隊,商船船隊規模排名全球第七,總噸位4740萬噸,在全球貿易中依然占據關鍵地位。德國超過60%的進口和62%的出口依賴海運,進一步凸顯了這一行業在維持國家經濟動能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德國船東協會主席Gaby Bornheim強調:“沒有一支強大而獨立的商船船隊,就沒有經濟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尤其是在地緣政治和貿易政策風險日益上升的當下。”
當前,全球貿易航線面臨不斷升級的風險,德國海事行業正處于地緣政治危機的前沿。對商船的襲擊以及對關鍵貿易航道的潛在干擾,給全球物流供應鏈帶來了重大威脅。
與此同時,保護主義政策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包括美國政府對歐洲商品征收25%關稅,并提出對中國建造的船舶進入美國港口征收額外費用,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碎片化,并推高德國航運公司的運營成本。
雖然德國仍然是全球重要的海事樞紐,但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在集裝箱航運方面,德國目前以3020萬總噸位居全球第三,排在瑞士3470萬總噸和中國3100萬總噸之后,反映出全球航運格局的變化。
為保持競爭力,德國船東協會呼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支持德國航運公司和海事行業。80%的德國航運公司為中小型企業,運營的船舶數量少于10艘,確保長期生存至關重要。
海事行業的一個亮點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航運業。2024年,德國的新培訓合同數量增長了14%,有499名新受訓人士開始了航海職業生涯,214名受訓人士選擇了岸上崗位。這表明年輕一代越來越意識到航運業的廣闊發展機會,尤其是在推動綠色航運轉型方面的潛力。
除了地緣政治和經濟挑戰之外,歐洲內部的繁瑣監管正成為德國航運企業的另一個難題。重復申報要求和零散的區域法規,尤其是在氣候政策方面,導致運營效率低下,使德國在全球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精簡流程和全球一致的氣候保護要求,對維護德國海事經濟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