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萊鍛造山東最大造船基地 年內造船百萬噸
2008-03-19 15:42:32
來源:本站原創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記者在位于蓬萊市的京魯造船公司工地上看到,東面廠房、辦公樓等土建工程還在緊張建設,西面已建成的干船塢上,卻赫然聳立著兩艘將在年底前交付的巨輪。工作人員介紹,自2006年項目開工以來,公司已接到8億美元訂單,為了趕工期,企業只能邊建設邊生產,公司的訂單已排到4年以后。
由于近年與美國、加拿大、挪威等地客商都建立了合作關系,今年僅前兩個月,蓬萊市就接到造船訂單10多個。截至目前,全市手持船舶訂單66艘、167萬載重噸,幾大造船企業訂單都排到了2012年以后。今年,蓬萊市的造船能力將超過100萬噸,超過去年全省造船70萬噸的規模,成為全省最大造船產業基地。
而在十年前,蓬萊65公里海岸線上只有一家船舶修理廠,船舶工業幾乎空白。上世紀末,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造船重工產業向我國沿海地區轉移,與日韓隔海相望的蓬萊,地理、海岸條件優越,承接產業轉移優勢得天獨厚。為此,蓬萊市按照煙臺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臨港產業,重視培育船舶新的產品集群”的部署和要求,依托海岸資源,承接產業轉移,拉長造船產業鏈條,著力把自己建設成為山東省重要船舶工業基地。
蓬萊市結合岸線、港口規劃等,邀請國內外頂級專家召開產業規劃座談會,探討船舶重工產業整體規劃和發展思路,為產業發展留足空間。在產業規劃的基礎上,加強與國外跨國公司、大型造船廠、船舶行業中介機構聯系,瞄準日、韓、新加坡、歐美等產業密集區,力爭引進投資規模大、市場占有率高、技術配套全的龍頭企業。目前,已有京魯造船、渤海造船、浩通造船等3個造船龍頭項目進駐蓬萊,設計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載重噸,造船規模居全省前列。
造船產業是復合型大產業,涉及鋼鐵、油漆、化工、機電等數十個產業,產業密集度高、關聯性強,中柏京魯等整船企業的進駐,對配套零部件產品的大量需求,吸引配套企業紛紛跟進蓬萊。投資2000萬元的煙臺冶鑫船舶設備公司,投產當年銷售收入就達到5000萬元,其中大多數都是本地訂單。如今,進駐蓬萊的船舶配套企業已有星都重工、浩通精細化工等20多家,產品涉及化工、鋼鐵等10多個產業4000多品種,它們拱衛在龍頭企業周圍,在蓬萊市形成兩個船舶重工產業園區。
引進龍頭,龍身跟進,蓬萊船舶產業長袖善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據預計,全市造船能力2010年將達到200萬載重噸,船舶工業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