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訂單龐大!這些省份今年造船大謀劃
2024-03-06 17:23:22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資料圖/來源:上觀新聞
在今年全國兩會前,各省市區也舉行了地方兩會!洞瑘蟆酚浾呤崂碇饕齑》莅l布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2024年各地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均已明晰。這些報告中關于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發展的內容不僅占據了一定的篇幅,發展的目標性和指向性也更加明確,同時,向綠色轉型、靠科技發展、重前瞻性研發,成為各主要造船省份今年在船舶與海工產業領域工作的重中之重。
產業發展更有針對性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培育壯大海洋產業鏈、打造船舶海工裝備產業集群、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各造船省份對船舶工業發展作出有針對性的布置。
2023年,我國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50.2%、66.6%和55%,市場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2023年,我國1個省份的造船完工量接近2000萬載重噸,5個造船省份的新接訂單量超600萬載重噸,截至2023年年底,5個造船省份的手持訂單量超千萬載重噸,船舶工業在各省份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分量越來越大。鑒于此,各主要造船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船舶工業的發展均有針對性的布置和要求。
遼寧省將實施大連船舶局部搬遷改造升級,發展壯大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海洋信息、航運服務等產業,做大做強海洋牧場和濱海旅游。山東省提出,持續壯大海工裝備等優勢產業集群,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在經略海洋上奮力爭先。上海市提出,積極發展長興島海洋裝備產業集群。江蘇省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深化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培育壯大十大海洋產業鏈。浙江省將圍繞打造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國家海洋清潔能源基地、國家海洋科技創新基地,實施臨港化工延鏈、清潔能源聚變、船舶海工振興等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推動海洋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福建省提出,大力發展海洋信息、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臨港石化、深海養殖等產業,支持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辦好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廣東省提出,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聚力打造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海工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推動海洋工程裝備、船舶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建設海洋牧場,打造深遠海養殖產業集群和北部灣漁港群。
加快向綠色高端轉型
布局清潔能源供應鏈、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發展海上風電和光伏發電等產業,同時,推廣電動船舶、發展LNG動力船等高端船舶,造船相關省份加快向綠色高端轉型步伐。
近幾年,全球航運業和造船業向綠色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尤其是國際海事組織(IMO)、歐盟等國際組織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動綠色脫碳發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航運業和造船業發展的“風向標”。我國船舶工業也不斷加快綠色轉型步伐,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我國船舶工業液化天然氣(LNG)、甲醇動力等綠色船舶訂單量快速增長,氨燃料預留、氫燃料電池等零碳船舶訂單取得突破,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達到57%,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
資料圖
面對這一發展趨勢,上海市提出,加快布局綠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潔燃料供應鏈,推廣純電動船舶等綠色運輸工具。江蘇省提出,大力支持LNG動力船等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產品出口,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福建省提出,培育壯大綠色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新型儲能、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產業。廣東省將規;_發海上風電,推進陽江青洲、汕頭勒門、汕尾紅海灣等項目建設,新增裝機規模200萬千瓦,打造廣東海上風電基地;加大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推進湛江烏石、恩平油田群建設和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開采,加快深圳LNG應急調峰站、珠海LNG擴建項目二期、惠州LNG接收站等建設,提升油氣供應保障能力;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湖北省將圍繞綠色建材、風電裝備、綠色智能船舶等優勢領域,重點培育6家省級產業園區,實施低碳城市、“氣化長江”等重點工程。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各主要造船省份政府工作報告將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提升海洋科技支撐能力。
在科技創新方面,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各主要造船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提及的詞匯。山東省將充分發揮實驗室體系支撐作用,全力服務保障嶗山實驗室建設。江蘇省提出,太湖和鐘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福建省將籌建海洋領域省創新實驗室。廣東省將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國家深?瓶贾行牡葎撔缕脚_,推動大洋極地綜合保障基地落戶廣東,提升海洋科技支撐能力。湖北省將支持漢江國家實驗室高質量運行。
資料圖/來源:廣船國際官方微信
在前瞻性研發方面,各主要造船省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深海領域。遼寧省要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深海深地開發、增材制造、柔性電子、氫能儲能、細胞治療、生物育種等方面,加快推動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發展新一代特種船舶用鋼。天津市積極布局人工智能與超算、生物制造、生命科學、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深?仗、通用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山東省將圍繞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仗斓阮I域,實施20項左右前沿技術攻關。江蘇省提出,將開辟未來網絡、量子、生命科學、氫能和新型儲能、深海深地空天等產業新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