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造船業兩極分化加速
2012-07-10 17:18:1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偏向重點船企的資金引導政策開始顯現效果,雖三大造船指標下降,但主要效益指標同比明顯提高。
今年前5個月,全球造船市場持續低迷,重慶的三大造船指標也出現下降,但該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去年實施的偏向重點船企的資金引導政策開始顯現效果,全市造船業的主要效益指標同比明顯提高,同時,造船企業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馬太效應初步顯現。
從三大造船指標來看,今年前5個月,重慶船舶修造企業造船完工100載重噸以上鋼質船舶26.7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57%;新承接船舶訂單31.9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3.01%;5月底手持船舶訂單67.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83%。在這樣的形勢下,重慶造船業的主要效益指標卻明顯提高,全市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4.98億元,同比增長14.3%;主營業務收人60.54億元,同比增長7.18%;實現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91.74%%。具體來看,船舶修造業產值為21.57億元,同比下降6.1%;主營業務收入167億元,同比增長7.67%;實現利潤1922萬元,同比增長486.58%。船舶配套業產值為63.41億元,同比增長23%;主營業務收人43.84億元,同比增長6.9%,實現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80%。
前5個月,重慶造船造業呈現出兩大明顯特點:第一,兩極分化現象逐步顯現。近年來,船舶市場低迷,船價持續下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重慶船舶生產企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已經停產。前5個月,只有20家企業進行整船制造,比去年減少了9家。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10家重點鋼質船舶生產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31億元,同比增長9.2%,占全行業產值的89.52%;實現營業收人13.81億元,同比增長20.92%;實現利潤超過1200萬元。記者了解到,2011年,重慶市經信委利用新型工業化項目資金,對該市產業基礎較硬、市場開拓較好的東風船舶工業公司、澤勝造船公司等7家重點造船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進行了資金扶持,直接拉動投資超過1億元,改善了企業軟硬件生產條件,逐步顯現出較好的經濟效益:前5個月,7家重點造船企業完工船舶載重噸同比增長17.06%,新接訂單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手持訂單量同比增長8.03%。
第二,豪華游船和化學品船成為內河造船市場熱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江客貨運輸市場格局逐步細化,豪華旅游船、特種化學品船成為當下內河船市的熱點。前5個月,重慶造船企業完工液貨船1.6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1%;新接訂單7.1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9%;手持訂單17.6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3%。重慶造船企業完工豪華游船8104載重噸,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新接訂單2.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1%;手持訂單4.2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3%。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中國的出口市場疲軟,內需拉動還不穩健,加之前幾年造船產能急速擴張,運力呈爆發式增長,船市在短期內觸底反彈的可能性較小,這勢必拉開領先造船企業和一般企業的差距。但從長遠看,調整和重組能緩解船舶供過于求的情況,并平衡市場供需關系。對中小船舶生產企業而言,其當務之急是加強內部管理,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采取差異化市場競爭策略,提升在細分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