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船企開發節能環保新船型
上半年,舟山市規模以上船舶修造業產值增長5.4%。而在這個增長的背后,是運營壓力明顯增大、效益明顯下滑的現狀。據統計,今年1~5月,全市規模以上船舶修造企業虧損2.8億元,而去年同期則是實現利潤3.6億元。
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舟山市船舶修造企業想盡千方百計,苦撐危局,苦盼春天。他們在逆勢中穩住陣腳,努力創新產品、尋求新的突破。
開發符合當前形勢的節能環保新船型就是舟山市船企試圖走出“嚴冬”的舉措之一。
與以往船東拿船型讓船廠造不同,如今各船廠大都主動出擊,加大新船型的研發力度。系列環保型散貨船、3.8萬噸自航半潛船、環保應急指揮船、多用途集裝箱船……各大船企均有首制船開工或交付。據了解,在今年上半年舟山市船企新承接的261萬載重噸訂單中,大部分屬于新船型。
5月13日,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承接到415WC(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可移動自升式起重平臺)的制造訂單,使舟山從傳統的船舶修造業向高端的新興海洋工程領域轉型挺進。
海洋工程作為船舶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船舶修造能力、增加船舶行業市場份額,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一個能生產自升式、半潛式海洋石油平臺和海上油氣預處理模塊的海洋工程項目,4個月后將在秀山島初步具備投產條件,項目投資方是以發展能源服務及高科技產業為主的惠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的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與大部分船企面臨接單難的困境不同,目前,惠生海工已經承接了CJ36自升式鉆井平臺、GM4000泥漿模塊、EXMARFSO、SUPERM2生活樓的建造合同,總金額達到11.2億美元,這些海工項目將于今年11月在秀山的海工建造基地開建。
在造船企業陷入兩難境地時,舟山修船行業增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上半年,舟山市修船行業產值同比增長了48.3%。市經信委綜合處處長毛潤洲說,舟山修船份額占全國的20%,是名副其實的修船基地,舟山長久以來的修船優勢,其自身的條件、技術水平,在金融危機中呈現出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