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班輪業遭遇“失衡”困境
2012-06-25 16:14:57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尋求供需平衡 船東謀求盡快盈利
全球第一大班輪公司馬士基航運一季度虧損近6億美元,可見市況之差。馬士基航運北亞區首席執行官施敏夫坦言:“航運業的盈利能力成為一個問題,我們用越來越少的資金提供產品和服務。不能自給自足的航運業正在破壞股東價值。”
集裝箱運輸市場目前處于營運現金流嚴重不足的態勢,營運產生的現金流不足以填補投資的現金流。目前班輪運輸業的營運利潤率是可怕的,全球前五大班輪公司一季度平均利潤率是-16%,比去年四季度下降5%,而這顯然是普遍現象。Alphaliner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主要18家班輪公司一季度在主航線上的平均營業邊際利潤率進一步下跌,由去年四季度的-10%擴大至今年一季度的-12%。
班輪公司正在竭盡所能地提高運費,但在施敏夫看來,運費增加的部分遠不能抵消燃油成本的上漲。燃油成本已經占到班輪公司總成本的50%左右,而且還有可能繼續增加。
面對艱難的市場環境,班輪公司可以做什么?施敏夫認為,班輪公司可以設立短期和中期目標。
短期內,班輪公司必須努力尋求供需平衡,保證未來的盈利性;鑒于當前的貿易增長情況,必須適應行業緩慢增長的“新常態”;同時需要調整投資來匹配市場的需求。馬士基航運削減亞歐航線9%的運力,采用經濟航速,并調整運力,根據每條航線的需求匹配船隊。
中期目標包括,集中精力為客戶創造價值;提供三大差異化服務(可靠性、商務便利性以及環保性);與客戶建立長期和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為此,馬士基航運在亞歐航線上創造性地推出“天天馬士基”的服務。
施敏夫認為,真正的顧客價值將來自與班輪公司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節省供應鏈成本、提高效率以及降低碳足跡,為托運人帶來的這些價值將比在近期動蕩的市場環境中通過運費調整獲得的短期收益或者損失更加值得;市場更大的穩定性將會讓貨主和班輪公司花更多的時間來實現運營上更多的服務和潛在的價值。
對于2012-2013年的行業展望,施敏夫認為,市場需求在緩慢復蘇,班輪公司在管理能力以及運費提升上將獲得成功,當然,行業盈利尚需進一步提升運費水平。多數班輪公司將努力管理新船訂單,建立與需求相匹配的運力,為客戶專注服務促其找到真正價值,提供穩定的高品質服務,努力降低成本和浪費,從而走向穩定的可持續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