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船企業利潤空間受擠壓
2012-08-12 16:34:00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年來一些修船企業更多時候是倒貼成本為客戶修船,“活兒沒少干,卻掙不到錢”成為它們的真實寫照。
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萬邦永躍)是舟山一家資深老牌的中外合資船舶修造企業,修理規模在全國排名前十位,舟山最大的30噸級船塢就在該企業。2008年萬邦永躍的產值是8個億,但2011年降為3.78億元,產值減少一半還多。
萬邦永躍事務部外聯中心主任王元海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舟山,產值銳減的修船企業不僅僅是萬邦永躍,而是整個修船業的普遍寫照。”
“中國的修船價格在亞洲主要修船國家中是最低的,甚至低于泰國和越南。我們現在是在用成本價修船,僅僅是保本吧。”
從7月13日召開的“2011全國修船工作會議”傳出消息,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全國15家主要修船企業合計完成修船產值62億元,同比下降5%,完成產值僅為全年計劃的39%;修理船舶1776艘,同比增長9.8%。在修船數量同比增加的情況下,修船產值卻同比下降。業內人士指出,低廉的報價無疑是拉低企業業績的主要原因。
中國的修船價格偏低并不是新問題。早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修船市場低廉的價格就曾引起行業的重視。以修船換板價為例,2007年,中國修船市場換板價格普遍為1800~2000美元/噸,新加坡為7000~10000美元/噸,泰國則為3500美元/噸,越南達到2300~2500美元/噸。僅在亞洲范圍內,中國的修船價格就已處于最低位,與當時整個行業迅猛的發展勢頭極不相稱。隨后的金融危機引發航運市場的持續蕭條,導致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輪三大主流船型市場都存在運力過剩的狀況,運費屢創新低,迫使船東大幅增加船舶拆解量而減少修船投人,導致船舶改裝及大工程量的修理業務急劇減少,送到修船企業手中的“蛋糕”越來越小。一些企業為搶活不惜一再降低報價,有些甚至低于成本價接單。一家修船企業負責人說,為競標修理工程,有的甚至給出換板價只有800美元/噸,根本就是一分錢都不賺。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修船企業在換板、打砂、特涂這三大主要工程領域的報價均接近或低于成本價,也就是說,企業從這三項工程中已無利可圖。而另一方面,人工及各項管理成本卻在不斷攀升,雙重擠壓之下,致使企業間惡性競爭等問題趨于常態化。一些修船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更多時候是貼著成本為客戶修船。“活兒沒少干,卻掙不到錢”成為修船企業的真實寫照。針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王元海無奈地嘆息:“即使是保本忙活,我們也不能停工。”
然而,處境凄慘的修船企業并不僅限在舟山。大連的修船企業也經歷著同樣的煎熬。
大連大洋船舶工程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去年我們與一家世界知名的散貨船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協議簽訂的價格本來就很低,基本上比成本略高一點,結賬時對方可能還會要一個很大的最終折扣,這樣,壓力就非常大,最后測算下來修一艘船,可能剛剛能夠覆蓋直接成本。”
如此“畸形”的修船市場,以至于一些修船企業表示,有時候有單都不想接了。“現在不敢再接換板量大的修理工程,因為一接就是虧本。”而更多的企業已經不指望在換板上掙錢,只能靠輪機、涂裝、搭架等工程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而據市場反應,這些工程的報價也在下降。
“中國修船市場痼疾很多,而修船企業日子如此難過,產能過剩是導致競爭白熱化的直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