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船舶出口持續下滑
2013-03-11 16:36:13
來源: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船舶是湖北省的第二大類出口商品,但該省2012年的船舶出口沒有延續2011年的增勢。近日,從湖北省商務廳了解到,2012年,該省重點船舶企業進出口額持續走低,船舶出口形勢十分嚴峻。不過,自從被認定為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后,武漢市利用國家船舶出口基地政策優勢,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對緩解船舶出口企業經營困難起到了積極作用。
面對船舶出口的下行趨勢,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的作用,提高湖北省船舶出口的水平?根據船舶出口的整體形勢和湖北省的特點,該省將以武漢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為依托,大力推進全省船舶出口基地建設,加緊完善武漢船舶出口基地管理辦法和相關政策措施,改善船舶產業配套環境,加快船舶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培育船舶出口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船舶出口持續下滑
湖北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該省船舶進出口貿易額下滑明顯,全省船舶出口總額為16.4億美元,同比下降26.5%,累計下降金額達5.9億美元。從全年來看,月度船舶出口額起伏較大,但基本呈現負增長的態勢。統計顯示,前三季度該省累計出口船舶金額為12.96億美元,同比下降21.2%。其中,一季度船舶出口金額為4.58億美元,同比下降19.8%;1--6月,出口金額為9.41億美元,同比下降8.6%。
部分重點船舶企業出口額下降,是造成湖北省船舶出口走低的重要因素。長航重工外經總公司是湖北省外貿出口重點企業,2011年其出口船舶金額為16.67億美元,占全省總量的74.7%,但2012年出口金額為11.9億美元,同比下降28.6%,進口金額為1.15億美元,同比下降56.2%。此外,武漢國裕物流產業集團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在經歷迅猛增長后,2012年的船舶出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個別船企出口降幅達60%,難以完成全年的出口計劃。由于承接不到新的訂單,武漢恒欣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等企業已經不再從事船舶出口業務。
"2012年船舶出口壓力很大,2013年可能更加艱難。"湖北省商務廳機電和科技產業處負責人胡瑾表示,當前船舶出口面臨的困難正不斷增多。他認為,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出口企業新接訂單量萎縮,湖北省部分船企手持訂單從2012年年初開始感到吃緊,今明兩年開工情況不容樂觀。在資金方面,目前船價仍處于低位,船東預付款比例較低,還存在棄船風險,加上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幅明顯,使湖北船舶出口的形勢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迅速行動應對挑戰
"2012年我們已經投入近2000萬元,用于船舶出口基地的基礎體系建設。"胡瑾介紹,根據國家外貿出口基地相關政策,湖北省啟動了船舶出口基地外貿服務工作,利用外經貿區域協調發展促進資金和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專項資金,對船舶產業進行資金支持。對出口基地內重大研發項目和重點建造產品,商務部門還給予相應獎勵,支持船企建造出口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
針對"融資難"影響船舶出口的問題,武漢船舶出口基地加強了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和合作,拓寬了出口基地內船企的信用擔保渠道。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商務部門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協調促進機制、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任務的指導措施,支持區域內船企用好用足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工具。在中國信保武漢營管部承保的國家"421"融資保險專項安排項目中,宜昌達門船舶有限公司順利進入了計劃項目清單。長航重工外經總公司進出口部經理陳振坤介紹,中國信保積極為該公司的船東提供融資信用擔保,目前有多個項目正在執行,這對促進公司船舶出口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通過政企合力,武漢船舶出口基地為船企緩解了生產和出口的壓力。比如,武漢船舶出口基地內重點企業可以獲得一定補貼,用于參加商務部門組織的國際展覽、網絡商務平臺推廣等,以加大市場開拓的力度;借助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的相關政策,船企在進口船配產品時大大加快了出口商品退稅速度,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物流成本。在船舶出口基地建設方面,主管部門與基地內船企密切溝通,及時收集并研究船企的建議和需求。
同時,船企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應對困難。陳振坤介紹,自2012年以來,長航重工下屬船企加強了成本控制工作,推廣數字造船軟件,使鋼材利用率達到92%以上;在經營方面,則積極尋找優惠的海外美元貸款,利用海外融資調整資金結構,并加大了建造項目監控力度,多方了解船東資金和經營情況,降低延期交付等風險。
加快基地建設步伐
據介紹,到2015年,武漢市船舶產業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600億元、年造船能力達到300萬載重噸、出口創匯3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為此,該市將加快推進"三個建造基地、兩個配套產業園區、一個船舶人才培訓和創意產業中心"建設,即重點扶持發展武船特種船舶建造基地、青船出口船舶建造基地、漢南復城院–江夏金口–武湖中小船舶建造基地、武漢船舶配套工業園、武東船舶配套工業園、船舶人才培訓和創意產業中心。
目前,湖北省已上報了武漢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的配套措施、資金管理等方案。以武漢成為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為契機,該省還將以宜昌、鄂州、黃岡為節點,在沿長江經濟帶打造出口帶動效應強、產業優勢明顯、區域特色鮮明、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龍頭企業作用突出的省級船舶出口基地,為全省船舶出口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湖北省商務部門表示,船舶出口基地自成立以來已借鑒了其他外經貿行業促進出口的經驗和辦法,今后更應結合船舶產業及湖北船企的特點進行大膽創新,根據國家制定的具體實施辦法不斷摸索和完善。
武漢船舶出口基地建設要在推動船舶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引導作用,在特種船舶建造、船舶配套、自主創新能力等三個方面繼續保持先進水平,使船舶出口找到新的增長點。胡瑾表示,湖北船舶產業應繼續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鞏固和提高自身特有的地位;在基地建設中,將以扶強扶優為重點,貼近船企需求,大力引導發展節能環保船型和特種船舶,促進船企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做大做強一批船舶出口骨干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