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造船業逐漸被邊緣化
據統計資料顯示,臺灣造船產業的產值(含其他商船、游艇、公務船、軍艦、船舶修理、船舶零件)2012年為608.3億臺幣。但臺灣造船僅占全球0.52%,相較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總計85%而言,臺灣造船業正逐漸被邊緣化。
受到國際金融海嘯及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等影響,加上船舶供給過剩、船用燃料油高漲等因素下,導致在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全球造船業進入寒冬時期。面對困境,亞洲各主要造船國政府皆提出相關政策或措施協助其國內船廠度過難關。
韓國政府推出最新造船融資方案,在2012年9月,由韓國金融公司和六家商業銀行包括韓國產業銀行、韓國外換銀行、友利、國民、韓亞和新韓銀行七家金融機構,為造船業提供4兆韓元(約33億美元)融資,以協助當地造船業者。日本國土交通。∕LIT)則訂定“新造船政策”,以擴大船舶出口。而中國大陸則提出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穩定船企生產及擴大船舶市場需求。
政府支持產業,銀行融資造船,有鑒于此,臺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賴杉桂表示,目前臺灣銀行貸給臺灣本土船東在韓、日、中國大陸的造船金額達數百億元新臺幣,但貸給國外船東在臺灣造船企業為零,應速改善。因此建議臺灣銀行除了應加速國際化,以提供國外船東融資給臺灣造船企業,在政策上應將有限的船舶融資額優先提供在臺灣船廠造船的船東,融資政策次序應為:一、臺灣船東,臺灣造船。二、國外船東,臺灣造船。三、臺灣船東,國外造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