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海造船業繪出新軌跡
12月20日,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歷時一年替臺商研發的5600立方米超低溫冷藏運輸船順利下水,這是該公司首次自主研發建造這類超低溫冷藏運輸船型。“這類船在設計建造環節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目前國內船東使用的都是二手船。”增洲公司副總經理徐宏勛說,運輸船一般來說船體容量越大越好,但容量大會影響達到超低溫冷藏的要求,企業與世界知名船級社做了多次協商,安排了四五套備用方案,克服冷藏溫度、船型結構、超長續航能力等一系列技術上的難題。超低溫冷藏運輸船一經推出,增洲公司就接下了多個意向訂單。
金槍魚釣船、挖泥船、超低溫冷藏運輸船等等,增洲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研發多類特種船舶來因應目前國際船市的低迷,是定海龍頭產業船舶修造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今年,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與船舶科技類首家上市企業——上海佳豪船舶設計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深度合作開拓海工輔助船市場,并順利承接了廣州神州海運的兩條近海拋錨供應船舶。曾為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中海石油”維修過自升式平臺的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的船塢內,總造價達18億元的海工生活平臺建造正酣。
業內人士稱,全球船舶行業的競爭已經從“拼價格、拼勞動力”轉為“拼產品設計、產品質量、產品功能”等多方面綜合實力的較量。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和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均成立了船舶研究院,瞄準特種船舶、遠洋船舶和鉆井平臺三大領域的研發。同時,企業啟用ERP管理系統,重新打造管理團隊,挖掘信息化管理的潛力,進一步再造生產流程、優化技術工藝,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向高端海工、專業性船舶領域轉型挺進,是船企的轉型升級之路,而政府宏觀調控上謀求的則是大平臺、大產業的整體提升。去年底,新創建的舟山船舶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以長宏國際產業園、浙江增洲造船、太平洋海工建設為依托的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產業園,以培育科技創新型海洋工程和船舶配套企業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園以及服務于中小型企業、海洋工程裝備企業的科技創新與配套服務功能區的空間功能格局。一年來,園區的規上工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新產品產值等指標增幅位列全省8家創建的高新園區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