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子江船業御寒術
2013-12-25 08:14:38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與船東共命運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整個造船和船運行業跌入谷底。“航運其實是一個投機性和風險較高的行業,從2007年到2008年,當時的船價比2004年左右上漲了30%~50%。國際金融危機一來,把里面的暴利和水分都擠掉了。原來6000萬~7000萬美元一艘的10萬噸級散貨船,到2009年只要4000萬美元了。”繆為群對金融危機有著揮之不去的印記,“很多船東紛紛撤單。”
“對于所有的客戶,我都是不同意撤單的。”任元林不贊成以“一拍兩散”的方式來應對危機。“如果你撤單,我就和你打官司,但是你不撤單,我可以幫助你。任何幫助都可以——重新談價格,重新談設計,重新談交船期,重新談付款等。”任元林的理解是,幫助客戶渡過危機,也就等于幫自己。
揚子江船業最終交出了“一單不丟、一船不棄”的答卷: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在手的價值達70多億美元的155艘造船訂單全部按期完工出廠,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創此奇跡的船企之一。
“我們當時的原則是和船東共渡難關,并針對船舶建造的不同階段采取了三種措施。”繆為群介紹,一是對未開建船舶,采取延期開工和根據船東要求改變船型的做法;二是對已經在建的船舶,一方面降低船東的預付款比例,另一方面在材料成本下降的前提下,對個別高價船在價格上折讓優惠;三是對已經建造完工的船舶,在交船文件簽字后,允許船東將完工船舶免費?考瘓F碼頭,最多時曾?窟^近20艘完工船舶。
任元林當時的擔心全部應驗了。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整個行業中,船東的新訂單大幅下降,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經出現。船廠為搶訂單,不惜低價競爭,導致惡性循環。隨后演變為船廠的生產和交船困難重重。
如今,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一方面多數航運企業虧損經營,造成船東已訂船舶資金支付困難,新船預付款比例大幅下降,造船企業流動性資金大幅收緊,多數造船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負數。另一方面,船東接船意愿不強,要求延遲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等現象日趨增多。國內銀行對于船舶行業的放貸更加謹慎,加上國內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收緊,造船企業“融資難、交船難”問題更加突出。
與揚子江船業同處靖江市的江蘇新世紀造船有限公司(下稱新世紀造船)就因這一難題采取了“不接單”的無奈之舉。靖江市經信委副主任孫學山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新世紀造船去年一年沒有接單,因為現在的船價只有高峰時的一半,如果亂用低價單沖擊市場,很可能擾亂秩序,造成以后價格持續走低的局面。
今年以來,全球造船需求量同比下跌了約50%,而僅當了兩年全球老大的中國造船業,也只能讓位韓國而退居次席,并正走向近10年來訂單情況最糟的一年。近兩年來,國內不少中小造船企業已經關;虻归]。
與小船廠大量關停的命運截然不同,揚子江船業的訂單早已能讓公司開足馬力生產到年底。“原來延期或推遲的訂單幫助我們維持了均衡的生產狀態,并且效益也十分不錯。”在繆為群看來,揚子江船業已經擺脫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